沙河二小寄宿生情况调查汇报沙河二小现有寄宿生约80人,寄宿设施比较简陋,宿舍面积800平方米,宿舍配有床.橱柜.日光灯.蚊帐、橱柜等设施,没有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只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寄宿生每天下午按时间放学,放学后按时就餐,就餐以后休息半小时后由带队教师组织到班级做游戏、看书、看电视、做家庭作业,晚上7:30回宿舍,8点睡觉。学校对寄宿生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执行,所有活动均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所有学生宿舍均有值班领导带班、值班教师值班,每天晚上由值班领导和班主任检查学生宿舍情况并做好登记工作,发现学生有外出及时汇报,确保学习睡觉安全,每天晚上宿舍值班领导、教师不定时多遍查看宿舍。取得成效。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及部分距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就餐问题。存在问题:1、学校寄宿条件简陋,所有房屋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危房,急需专项资金改造;2、农村部分贫困家庭学生需要生活补助;3、寄宿班值班教师需要给予适当补贴;4、食堂条件简陋。第二篇:沙河二小德育工作汇报文档乐满校园德行天下--XX县区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掠影XX县区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是XX省实验小学、XX省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农娃乐'特色教育为抓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培育特色品牌;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平台,将课堂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融合一起,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一、以德育载体为依托,拓宽德育教育途径第1页共9页‘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途径,创新德育管理模式,营造高品质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德育体系,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之路。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渗透德育教育书香润泽校园,经典滋润童年。各班利用晨会、班会诵读《弟子规》、名言警句等国学经典,琅琅诵读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让古代经典文化充溢校园,让先人智慧的光辉,沐浴着孩子们的心田,开启他们思想、智慧的灵光。组织学生开展‘经典与我同行'的诵读心得和征文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去年十月,举行了盛大的师生农家诗词朗诵比赛,以促进师生朗诵水平的提高,既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又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2、评选“农娃之星”提升学生养成教育为进一步打造‘农娃乐'特色教育,我校每月评选一次‘农娃之星'活动。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每班教室门上的‘农娃之星'栏目特别醒目,农娃的笑脸特别灿烂,这是为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各班每月根据学生学习表现评选出两名学生授予‘农娃之星'称号,将照片和事迹展示在教室门上,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星级学生评定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3、建红领巾信箱搭建个性展示平台我校红领巾信箱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一封封饱含着少年儿童童心的信件如雪片飞来。不乏言辞犀利的,真诚建议的,我们找学生个别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化解他们的心结,给学校建议的转给学校领导,还在红领巾电视台专门开辟栏目公开答疑。这一封封信可以窥见我校少年儿童内心世界的缤纷与多彩,他们具有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心与学校的发展一同跃动。二、以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凸显德育教育氛围我们在抓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形成了良好第2页共9页的育人氛围。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夯实基础形成育人氛围首先打造绿色人文校园,让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空间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怡情养性、赏心悦目、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其次,构建长廊文化,在校园里建设了三大长廊文化。长廊之一为书法长廊,展示古今书法名家的经典之作,让学生能够从中领悟精髓,体会‘字如其人'的道理。长廊之二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