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4期长春大学学报Vol.18No.42008年8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Aug.2008文章编号:1009-3907(2008)04-0090-03收稿日期232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6年教育部重点课题(DI5)作者简介罗宏(62),女,吉林省延吉市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视障学生教学工作。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探讨罗宏(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视力残疾大学生融入全纳教育课堂,在学习中尚存在许多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就需要从事全纳教育的教师具备一定素质,树立全纳意识,把残疾学生学习障碍减少到最低,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本文在说明全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论述教师在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关键词: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视力残疾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最初是以关注残疾人开始的,主要用于特教领域。因此,人们一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把全纳教育等同于特殊教育。其实,“全纳教育”一词最早是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1]。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开展全纳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断应用于实践。如英国的“一体化”教育、美国的“回归主流”教育、中国的“随班就读”都是全纳教育。我国全纳教育专家黄志成教授指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提倡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2]。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全纳教育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是英国全纳教育专有托尼·布思的观点,即全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团体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教育”[3]。可以看出,全纳教育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个体出现在普通教室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残疾学生放入普通班级,正如某些“随班就坐”或者“随班混读”的现象,这绝不是真正的全纳教育理念。真正的“全纳”体现在包容的环境中,所制定的发展和补偿教育计划要适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实施全纳教育,就是要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选择最优化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适合的教育[4]。综上所述,可知全纳教育蕴涵着平等、民主、合作、个性人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他们得到最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发展。1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课堂教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111教育平等的理念全纳教育的平等观是针对其反意排斥提出的,其本意指的是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的学生。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们身体的、:2008010:200A0012:192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文化的、种族的差异或可能存在的障碍,任何人都不应受到歧视和排斥,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和他人和平相处,在共同的环境下和谐地学习、生活。因此,全纳教育的理念就是创设一种全新的人文环境,以确保每个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是公平的[5]。视力残疾大学生进入普通班级与健全大学生共同学习,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特殊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他们有别正常人的特殊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他们大多孤独、封闭、固执、自卑、多疑。针对视障大学生的上述特点,作为全纳教育的教师,就必须用心去关怀、用爱去教育,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使他们从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上发生转化,学会和健全大学生和平相处,在共同的环境下和谐地学习、生活。真正树立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人人平等的观念。112教育民主的理念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