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失业社会保险第一节失业与失业保险概述•一、失业的定义:•失业: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人员不能就业的,即为失业者。•解释:–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在劳动年龄内Iwantajob!•劳动年龄:–一般是16岁到退休年龄以前。–童工问题:《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二、失业的类型(一)根据造成失业的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1、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二)造成失业的客观原因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到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化而造成劳动力供应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所引致的失业。•四、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没有被登记的人员主要是正在寻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农民工群体失业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美国:2011年2月----8.9%•欧元区:2011年1月----9.9%•日本:2011年1月----4.9%•其中欧元区失业率最高的三个国家为:西班牙,20.4%;拉脱维亚,18.3%;立陶宛,17.4%。最低的国家是荷兰和奥地利,都是4.3%。而动乱中的中东地区,青年人失业率更是达到了两位数。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失业率警戒线:预警失业线5%→失业警戒线7%→恶性失业线.德失业男子凭借州长玩笑话找到工作引发争议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真实失业率•2010年,中国城镇地区登记失业率为4.3%•早在2010年3月22日,温家宝总理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外方主要代表,谈到失业问题时,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但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中国绝不盲目追求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想方设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2009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城镇登记失业率4.3%。而在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0%。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风向标作用•2010年10月11日,麻省理工大学的彼特-戴蒙德、美国西北大学戴尔-莫滕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以“失业理论”的研究成果获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对于存在搜索摩擦情况的市场的分析”。•“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等等。•皮萨里德斯的研究认为,就业市场的求职者越多,他们重新找到工作的概率反倒越大,因为这会让企业有更多的挑选余地,也让求职者感到更大的压力,并降低期望值,尽快重新工作。•莫特森的研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和低流动性,可能会影响职工的就业意愿,低薪职务将无人问津,哪怕失业者也会憧憬更高薪的工作,而不是务实地作出选择。•戴蒙德更多注重于经济政策理论的研究,如怎样通过适度增加或减少福利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以及将税收收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等等。•尽管三位获奖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理论体系却一脉相承:–反对传统经济学中认为提高社会福利可以确保高就业率,以及提高对失业者的救济可以有效降低失业率的观点。–认为高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就业岗位高缺员率都可以共生–认为可以、甚至应该通过减少政府社会福利投入,减少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制造就业市场的“饥饿感”,从而降低就业者的就业心理预期,令其对低薪岗位不再观望、挑剔,从而一方面让这些失业者尽快上岗,从而有效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也让低薪岗位得以被这些人尽快填满,从而有效减少无人问津的“垃圾职位”空缺。•五、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和失业观念的更新•(一)失业的经济损失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