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与保健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区预防与保健概述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为目的、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以群体为对象,临床预防服务则以个体为对象。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提出了推行初级卫生保健。1986年首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奠定了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二节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原则和策略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基本任务是:对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疾病、伤害等采取三级预防的策略,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和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基本原则。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群体与个体兼顾③以家庭为单位④以偱证保健指导为决策⑤实施综合性社区预防保健措施⑥注重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⑦社区预防保健项目应坚持横向管理疾病的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措施,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是一级预防的根本。如:降低烟草使用、防止过量饮酒、预防接种,体育运动等。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即主要通过病例的筛查或周期性健康检查,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比较重要的措施就是普查和筛检。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即对已经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第二章常用流行病学方法第一节概述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①群体特征②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③对比的特征④卫生统计学的特征⑤社会医学的特征⑥预防为主的特征。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其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最大的差别在于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人为的掌握研究因素的变化条件。第二节疾病分布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患有某病者(包括新和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的高低受到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有:病程延长、未治愈者寿命延长等。发病率的是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患病率主要用于病程长的疾病的研究,可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防治效果、也可以为医疗发展规划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疾病的地方性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在某一个地区的发病率经常较高,或只在某一地区存在。从产生原因来看,可以分为自然疫源性、统计地方性和自然地方性三种。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的高危人群、是疫区与非疫区的传播纽带、给儿童计划免疫带来困难。第三节现况调查系统抽样:先将总体按照一定顺序编号,再每隔若干个观察单位机械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第四节病例对照研究比值比OR,指病例组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他反映暴露者患某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的多少倍。OR的范围是从0到无穷大的正数,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减少,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增加,OR=1说明疾病与暴露无关第六节疾病筛检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用联合试验方法。并联试验是指多个诊断联合应用,只要一种一个诊断方法为阳性,即判断为有病。串联试验(系列试验)是指要求全部的诊断方法为阳性才判断为有病。第七节疾病监测世界卫生组织将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五种疾病列为国际监测传染病,我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一共6种。第八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处理措施是1、处置伤病员,在突发卫生事件发生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对伤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救治。2、公共卫生管理:对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在救治伤病员的同时,需要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3、稳定群众情绪4、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组织专业人员尽快进入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5、寻求合作和支持6、做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