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5-01-22三勒浆的溯源程莉君(南京十三中,江苏南京210008)摘要在查阅、考证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勒浆之称的由来、三勒的植物学来源及分布、/三勒0的传播与文化、/三勒0在民族药中的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关键词三勒浆;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三勒浆)))一个多年来在广大中、高考学生中广为推销的保健品,多少考生和家长期待着吃了三勒浆能消除由于繁重的学习负担,巨大的考试压力带来的疲劳,以顺利实现金榜题名的人生梦想。出于一名生物教师的职业习惯,笔者一直有心想弄清三勒浆的由来和作用,最近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三勒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证,以飨读者。1三勒浆之称的由来/三勒0实际上是指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3种植物,在古代,这3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区当地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民族名称及其民俗文化和意义。如诃子又称Haaritak(梵语,孟加拉语)、Halela(旁遮普语)、Harara(印地语),诃子的干燥果实输入波斯称halia,输入阿拉伯称halilaj,输入中国称诃黎勒。毛诃子和余甘子也是如此,输入中国后分别称毗黎勒和庵摩勒。由于这3种植物的古代名称后面都有1个勒字,故简称为/三勒0。在古代,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是热带东南亚和南亚地食用果品和咀嚼料,供寺庙内僧人念经喉口干时服用,可润喉生津止咳和提神醒脑,并为航海家和船员们航海和水运中珍藏,它们不仅是普通意义上提供营养素的果品,而且兼有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等常见疾病的天然保健药品和滋补强壮药的作用。由诃黎勒、毗黎勒和庵摩勒煎熬成的药剂称三勒浆,是古代著名的缓下强壮药剂,波斯国又有以/三勒0制成的三勒浆美酒盛行;/三勒0,为广大多民族吸收,并融入本民族,演绎为国内外相关地区多民族各自的民族药中配伍方剂及民间验方。由于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不同凡响的独特药效,在传统中药和藏药等传统民族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传承于我国历代主流本草和旁支本草及民族药籍之中。在近2000年的多民族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得到不断深化、系统化,多民族的医药宗师、民间药师见解纷呈,逐渐对/三勒0有了丰厚的体验,确认了它们的医药保健卫生价值和民族植物学意义。2/三勒0的植物学来源及分布211/三勒0的植物学来源和分布[1,2]21111诃子的植物学来源和分布诃子(Terminaliachebula)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乔木,商品药材来源于诃子的果实。传统藏药中记载有那木加诃子、布木吉镇诃子、稍西诃子、都孜诃子、吉合迈诃子、排西诃子、格木保河诃子等7种或更多种类。各种诃子有其不同的形态特征,不同的性味、功效及主治用途,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药典收载的主要为诃子(var1chebula)和绒毛诃子(var1tomentella),维吾尔民族药用的主要为恒河诃子(var1gangetica)。此外,与诃子同属植物银叶诃子(var1argyrophylla)在缅甸、云南用果代诃子入药。21112毛诃子的植物学来源与分布毛诃子(Ter2minaliabellirica)与诃子同属使君子科榄仁树属植物,商品药材来源于毛诃子的果实。它与诃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的果实密被锈色绒毛。毛诃子是分布广泛而多异变种的多型性种系,有毛诃子(原变种)(var1bellirica)、具腺毛诃子(var1glandulosa)、月桂诃子(var1laurinoides)。主要分布于印度(除西部外)、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东南亚广大地区。我国云南)15)第24卷第3期2005年6月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WildPlantResourcesVol.24No.3June2005南部和东南部也有分布。21113余甘子的植物学来源和分布余甘子(Phyllanthusembilica)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植物,商品药材来源于余甘子的果实。余甘子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和印度。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主产区)、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在水热资源丰富的热带地区人为因素较少较小的条件下,多成小乔木和中乔木,高5~10m。南在干热大峡谷(如金沙江、红河)地带和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亚热带地区,且人为干扰频繁的严重之区,则多为灌木。其结实多少和果实性状大小与其生态环境和树龄密切相关。总之,余甘子是分布辽阔,变异性很大的多型性种系,其变异分化错综复杂,但性状特征确趋同性明显,种下的分类尚未系统进行。3/三勒0的传播与文化诃黎勒、毗黎勒和庵摩勒制成的三勒浆,是古代驰名于世和盛行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