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医学与哲学2013年5月第34卷第5A期总第476期MedicineandPhilosophy,May2013,Vol.34,No.5A,TotalNo.47611身心康宁概念的历史演变王博①摘要:身心康宁概念是从传统健康概念中发展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描述的是人们不断主动朝向最佳健康状态迈进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对几种主要的身心康宁视角、模型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在中国文化下,身心康宁所体现的和谐均衡的健康观。关键词:身心康宁,身心灵整合,整合自我,生活方式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3)05-0011-04Analysison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WellnessConceptWANGBo.DepartmentofEdu-cationalPsychology,FacultyofEducation,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HongKong999077,ChinaAbstract:Theconceptofwellnessderivedfromthefieldofhealth.Itisadynamicprocesstowardoptimalwell-being.Itisakindofcompetencyandlifestylewithwhichpeoplecanproactivelyrespondtouncertainchallengesandcopewiththede-mandsarisingacrosstime,circumstanceandsetting.Thispaperreviewsthehistoricalconceptualizationofwellness,intro-ducingvariousmodels,perspectivesandupdatedinstruments.InChineseculture,wellnessmightbeperceivedasaharmo-niouslifestyleseekingforanequilibriumstateofhealth.KeyWords:wellness,body-mind-spiritintegration,indivisibleself,lifestyle①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系香港9990771身心康宁概念的诞生与发展身心康宁(wellness)概念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Dunn首创了“well-ness”这一术语。它是“一种人们在环境中最大限度发挥身体潜能的整合状态;它是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在一定机能水平上所达到的平衡状态。”[1]这一概念产生后,历经了几次视角的演变,逐步突破了健康概念的范畴。1.1身心康宁概念视角的演变1.1.1连续轴的视角诞生最早的、流传最广的身心康宁模型是连续轴模型。人们的健康水平被锚定在一个假设的连续轴上,一端是身心康宁,另一端则是它的反面,如疾病或残疾等。二者是对立的概念,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重叠[2]VIX。在这种二分视角基础上,Greenberg[3]提出了一个分等级的连续轴模型。疾病和身心康宁被视为由相同元素组成,只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在连续轴的中间位置上存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非消极也非积极。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处在这个过渡状态上,即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可以根据每个人健康状况的消极或积极程度在这个分级的连续轴上标定位置。连续轴的一个极端是死亡,而另一极端是健康。然而,连续轴模型过于简单化。无论是二元观点还是分级观点,都认为一个人要么是病态的,要么是健康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1.1.2分离与多维的视角分离模型与连续轴模型不同,它认为当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同时也可能拥有病患[4]。尽管衰弱的身体条件只能让人们展现低水平的机能,但这种身体条件并不能限制个人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