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江苏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西式帽”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体现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答案:B2.(·山东高考)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清末民初,这个时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这比前面的“烂秀才”,埋头攻读四书五经,只知“之乎者也”,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排除含②的选项。答案:D3.(·江苏高考)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A、C两项明显错误;D项指婚姻仪式和题干婚约制定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答案:B4.关于国产电影的发展不正确的是()A.《定军山》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自拍的影片B.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C.《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D.中国最早放映电影是在20世纪初解析:本题主要从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中国最早放映电影是在19世纪末期。故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答案:D5.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2”“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之后,断发易服,社会习俗因为政治变动而发生改变。答案:C[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解析:根据题干中“贵乎信息流通”说明,其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7.下表摘自《格致汇编·互相问答》,其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序号提问人籍贯提问内容回答要点27某君广州请问照相新法详细介绍43某君烟台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发表专文详细介绍135友人上海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都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方法,介绍原理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旧的社会陋习已经彻底革除C.近代中国人逐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D.东部沿海城市居民生活崇洋[解析:表格中涉及近代传入中国的摄影技术、啤酒以及电话,并无涉及陋习的问题,因此,B选项“旧的社会陋习已经彻底革除”表述错误。答案:B8.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海天、肖玮《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