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知识结构 斯大林模式的含义:是指苏联在 20 世纪 20-50 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5 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1926 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1928-1932 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33-1937 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国家实现工业化。形成 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农业集体化——全盘集体化 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1929 年,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为配合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1937 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 1936 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计划就是法律”; 政治:高度集权; 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思想学术行政干预。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也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基础训练(一)填空题 1、从 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从 起,苏联开始实施优先发展 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病,如形成了 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主要为了 ,没有促进 的发展。随着集体化运动的高涨,苏联开始了 的斗争。(二)选择题4、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5、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6、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7、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第几个五年计划完成后A、“一五” B、 “二五” C、 “三五” D、“四五”8、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