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外交部子弟小学。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200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目前学校以一校七址(日坛校区、育慧校区、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丽泽校区)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较大的国立公办国际学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外交部子弟小学。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200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目前学校以一校七址(日坛校区、育慧校区、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丽泽校区)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较大的国立公办国际学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校长传记:刘飞,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成绩显著,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主讲过《听故事学作文》、《校长反思力与学校发展》等教材;作为校长,他致力“集团化”、“国际化”办学的研究,承担有《小学专家型教师影响力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先后主编有《语文疑难解析及训练手册》、《提高教学能力构建精品课堂》等书。曾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教育新理念教育原本很自然教师是人不是神,把教师抬得这么高,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因此我们努力引导教师生活、事业平衡,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教育原本很自然。”刘飞校长说,“我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孩子,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把学校办成学校。”如何理解“把孩子培养成孩子”?现在小学教育还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接受式教育”,培养听话的、基础扎实的学生;“苦读教育、英才教育”,眼中只有分数,不顾教育规律、学生负担,一味激励孩子吃苦耐劳、立志成才;“绅士淑女教育”,以把孩子培养成小淑女、小绅士为目标;……以上方式合适与否暂且不论,但至少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更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只注重我们眼中的孩子的未来,而忽视了孩子的现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孩子,爱护孩子,使他们拥有快乐童年。如何理解“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是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光环一圈套一圈。教师是人不是神,把教师抬得这么高,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因此我们努力引导教师生活、事业平衡,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理解“把学校办成学校”?学校是什么?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应该以文立校。我们要尽其所能,打造学校文化,让每一人都有育人的能力,每一物均有育人的功能。努力让教师承载阳光、充满阳光,让学生沐浴阳光、享受阳光,让学校成为充满人的生机、活力的“阳光殿堂”。教育一定要关注人、关注生命,小学教育更是如此。作为一所承担国际教育任务的学校,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立足于“荣•融”文化,明确提出了“践行国际理解,提升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立足易知易行、和而不同,致力于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使学校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典范、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关于“荣•融”文化,刘飞校长介绍说:“荣”是芳草的性格——萋萋芳草,生机盎然;“荣”是芳草的柱石——肩负使命,创造辉煌;“荣”是芳草的希望——繁荣兴盛,前景美好;“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集于大成,多元开放;“融”是科学人文的融合——严肃严谨,以人为本;“融”是集团各部的融合——和而不同,追求大同。在对自己管理实践梳理过程中,刘飞校长提出了“易知易行、和而不同”的理念。“易知易行”源于《易经》。《易传•系辞》中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易知,是对各种关系的明达。对诸多事物都能了如指掌,进而抓住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