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VIP免费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_第1页
1/6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_第2页
2/6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_第3页
3/6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最精致的表现形式之一。对文学的鉴赏和评价离不开大的文化背景,不但如此,中国古代鉴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鉴赏方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都和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就古代文学鉴赏方法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一些分析,并对几种颇具特色的鉴赏方法进行评述。一、鉴赏方法的哲学文化意蕴哲学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文化精神的探讨可以归结为对哲学精神的分析,对植根于文化的民族思维方式的探讨可以归结为对哲学思辨方法的分析。古代文学的鉴赏方法渊源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理性和哲理思辨模式。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关于格物致知方法的研讨,分中国哲人求得其知的方法为六种:一、验行即以实际活动或实际应用为依据的方法,这是墨子的方法。二、体道即直接地体会宇宙根本之道,是一种直觉法,这是老子、庄子的方法。三、析物即对于外物加以观察辨析,这是惠子公孙龙及后期墨家的方法。四、体物或穷理即由对物的考察以获得对于宇宙根本原理之直觉,兼重直觉与思辨,可以说是体道与析物两法之会综。五、尽心即以发明此心为方法,亦是直觉法。六、两一或辩证……体道与尽心,都是直觉的方法,不过一个向外一个向内。析物是理智的方法。体物或穷理,则是直觉与理智合用的方法。验行是试验的方法。两一则与西洋哲学中的辩证法有类似之点。[1]对上述材料略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民族在对宇宙万事万物的体认与把握的过程中,重视直觉判断,但又不忽视理性的判断与思考。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把握世界的方法以直接体验为主,结合特有的理性思维方式,富于生动的感性形象又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辨。冯天瑜先生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中国文化模式是“宗法专制社会结构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并且这种文化模式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模式是“内圣外王”。[2]尽管这一说法不一定会被所有人认同,但拈出“内圣外王”四个字作为中华民族体认宇宙人生的思辨模式的核心是十分精辟的。先贤圣哲们认为,只要内心的修养达到神圣的化境,就可以借此把握外部世界。所谓“内圣”则“外王”。长期以来,先贤圣哲讲究内在的仁德修养,追求自我的内心完善,企望达到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心凝形释,神与物游。即便在政治上也是如此,认为君主修仁德,则天下垂拱而治。渴望以内心的体认来把握世界甚至影响世界。于是,重体验、直觉,进而重视灵性感悟和内心愉悦,而不太在乎理性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特质灌注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文学鉴赏的方法是民族性思维方式在理解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民族的情感心理特征、审美价值取向及思辨模式都会在鉴赏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文学鉴赏是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心理活动过程,有其深刻历史文化背景和渊源,但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粗略地拟出一些颇具代表性的鉴赏方法:附会法,品鉴法,禅悦法,评点法,选本法。对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其实就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观照,因为文学以精致的方式对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进行了深刻细腻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对生命个体的深情观照其实就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观照和体认。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就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这种关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不可能脱离一定文化背景之下的一定思维空间。结合上面的论述,我们对五种颇具特色的文学鉴赏方法作形而上的和形而下的考察。二、五种文学鉴赏方法述评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方法应该说远不止五种。文学鉴赏是见智见仁的主观性很强的精神活动,个人切入作品的角度不同,鉴赏的心态、目的不同,就意味着鉴赏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我们这里所谈的方法,仅是就我们的理解带有普遍性的几种方法。(一)附会法《文心雕龙》有《附会》篇,云,“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又云:“附辞会义,务总纲领。”詹《义证》解释说:“‘附会’就是‘附辞会义’的简称。‘会义’是把文章会合成一个整体,‘附辞’是使文辞密切结合内容来安排。”很明显,这里的“附会”是就创作方法而言的。我们这里所说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