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人们向大自然索取财富表现出空前绝后的创造性,但也暴露出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对山地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引起生态系统失调,山地灾害频繁发生。这已成为许多国家山区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植被构成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适应程度等因素。如森林和草地,一方面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又是可以永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因此,必须从生态经济的观点出发,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结合起来作为整治开发山区的一项基本原则。当前,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恶劣、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贫困山区群众,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山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局面。我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且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为此,结合我多年的基层工作实际,对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森林系统在生态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山区生态失调及其原因以及我国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综合治理谈点看法和建议抛砖引玉,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献计献策、寻求觅方、迅速治本,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一、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也不断加强。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对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一般说来,人类改造自然,总是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出发的。但由于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一个改造自然的活动的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结果可能对人类有利,另一些结果则可能对人类有害。另一方面,改造自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平衡,这就所谓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索取是无限的,但资源第1页共8页对人类的供应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只能无限服从有限,即所谓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二、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调节气候。由于森林的存在,才能保持大气结构的平衡,森林可降风速,减少蒸发,避免风蚀,而且可以缩小温差,减缓风化侵蚀作用。据测定,林地的地面温度比裸露地低10%-12%,森林地如同一部抽水机,每公顷森林每年要蒸腾1500万-2000万立米的水,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温度,调节气候。第二,保持水土。森林的根系具有固定土壤的作用,树冠和草木以及枯枝落叶可减少降水对土壤的冲刷强度,因此,可以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水和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森林能够保持水土,就能避免造成跑水、跑土、跑肥,森林的这一作用在山区更是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涵养水源。森林能够保水蓄水,根据观测,大雨下林地上,15%-40%的降水量被子树身、树中截流下来;5%-10%的降水量被树身、树叶截流下来;5%-10%的水被林间的枯枝落叶层吸收;其余50%-80%的水又渗入地下来补充地下水。因此,森林密的地方水源就充足。因此,有人把森林比喻为“天然水库”。第四,防风固沙。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植树造林就能够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减低风和风速力。有森林的地方也能够保护农田不受沙害。不被黄沙淹没,使农田作物和牲畜不受损失。森林的各种作用归结起来,都是使生态保持平衡。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农作物和环境之间的水分的循环,才能畅通;保持水土土壤和肥分不被冲走,养分的循环才能流畅,农作物的生长才有保证;防风固沙;植物和农田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第2页共8页农作物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才能存在;农作物才能正常生长。人类对森林在保护生态平衡上的巨大作用,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以后才逐步认识清楚的。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如XX省清镇县,过去森林茂密,1958年“大炼钢铁”砍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