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知我家教学目标:1、学生在探究中,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什么是家。2、学生通过了解家庭,了解父母,能主动产生继承家庭优良传统,学习家人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做贡献的愿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大家对家的了解有多少呢?老师很想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1、多媒体出示“家庭小调查”问题(1)你家的家庭地址是什么?(2)你家共有多少人?(3)你父母的生日是哪天?2、学生自由交流,汇报学习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对朝夕相处的父母,对日日身处的家庭还算比较了解。为了做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一课:我知我家(板书课题)二、新知理解(一)家庭关系的建立家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字眼。那么,什么是家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页两个关于家的故事和有关家的说法,从而对家有一个初步感知。(1)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2)没有房子—有家:家中有亲情、亲人。1、过渡:那么,什么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家庭的含义、特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家的理解和感受。(2)小组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二)家庭确立的几种情形1、请同学们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有哪些人、哪几种关系)2、教师选择表现积极的同学在班级发言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家庭组合也随之出现。例如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关系,即及父母子女关系。总之,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有三个原因——婚姻、生育和收养。(三)家庭结构类型1、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家庭成员组成的结构图。2、自由分析自己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3、小组交流,展示家庭结构图。(四)家庭的功能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相关链接”,总结归纳家庭功能。2、结合自己的家庭,谈谈你享受到了什么功能?3、教师小结。(五)课内拓展1、请同学说说,如果可以选择,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父母”?2、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为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六)板书:2我爱我家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义务。2、能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教育。3、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教学难点: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我知我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家庭关系的建立”、“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正所谓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雷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他们为我们编织着美丽的梦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名字,你知道自己名字的寓意吗?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父母给自己所起名字的寓意?2、听汇报,师小结二、新知理解1、照片的故事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讲述照片拍摄的时间、人物及背后的故事,从而感悟家的温暖。2、儿时有趣的故事讲述自己的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对家的甜蜜回忆。3、亲情故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家庭盛会中印象最深、令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4、无悔的奉献(1)引导学生参考教材8—9页填写表格,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父母对家庭的贡献。(2)讨论自己父母的优点.(3)读一读《妈妈,我找了你好久》,并说说你的感悟。(4)教师小结三、感受父爱与母爱1、谈谈你对父爱与母爱的认识2、教师小结。3、出示教材第10页“相关链接”4、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四、板书设计3难报三春晖教学目标:1、懂得孝顺父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承担法律责任。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学会分析具体行为,从实际行动上落实孝敬父母。3、热爱父母,厌恶不孝父母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家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请大家齐诵古诗《慈母吟》,说说自己对爱的感受。二、新知理解爱洒心间—感悟真情1、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