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指导性建议前西岗中心小学张贞珍语文教学贵在平时,注重行为习惯、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培养与训练:1.习惯培养,要常抓不懈。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这就需要教师反复抓,抓反复,严格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习惯培养的思想,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使之定型并得到巩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2.阅读教学,要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共提出了八项,如下四个项目最能凸显高年段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务必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上述四项重点。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只有突出了这四个重点,才能凸显与中、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区别点,才能保证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3.习作教学,方式上要突出自主性。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应坚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于学生习作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好在哪里,哪里写得具体,是怎样写的等问题。可以通过切身体验,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建构起自己的思路。完成初稿后,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作文的修改也可以合作互助,将自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4.注重积累与运用,扎实语文基础。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把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