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史模拟练(二)单项选择题1.(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模拟题)《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神权与王权结合答案D解析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占卜的官员,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D项。2.(2013·临沂市一模题)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阳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等。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俸禄制度是战国以后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便于君主用利害关系控制各种官吏。战国时,随着井田制瓦解与郡县制兴起,封君互相兼并,世袭制度逐渐废弛分田制禄之制由食封、俸禄制所代替,分封制逐步瓦解。故选C项。3.(2013·唐山市模拟题)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审议决策之权B.监察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的信息,说明宰相具有监察百官之职的权力。故选B项。4.(2013·杭州市质检)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①④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②③强调工农商三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②③符合题意。5.(2013·广东省六校联考题)“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答案C解析解答据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B、C项未从题干中反映出来。6.(2013·湖北省名校调研题)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中涉及当时一些地名,从中可以看到唐朝行政区划;材料介绍了北方宋州、南方江南东道的丝织业发展情况,反映了南北方丝织业发展特点。ABC项无法直接得出。故选D项。7.(2013·金考卷系列模拟题)某人曾评价颜真卿的字体:“其真行绝妙,所谓如长空游丝,虫网络壁者。”据此可知,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颜真卿的行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B.他的说法体现了唐初奔放的时代精神C.他的书法字势飞动,意绪狂放D.盛唐社会走向正轨,书法也讲究规范答案A解析B项,唐初表述不对,颜真卿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C项表述的“狂放…飞动”是草书的特征。D项表述的是楷书,不符合题意。8.(2013·邯郸市四校联考卷)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