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在适应新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摘要】新入园的幼儿,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相处的情况发生。这是孩子从小一直在家长身边长大,缺乏与其他人交往的经历,突然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产生了适应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查找幼儿适应新环境中的困难,通过适应困难的具体表现,找到应对策略,为幼儿教师对新入园幼儿开展适应性教育,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操作经验。【关键词】新入园幼儿、适应性、分离焦虑、应对策略《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前,只是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生活在特定的生活圈中。当今社会,现代家庭成员以421关系居多,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都是非常差的,特别是当他们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他们更难适应。在家庭这一小社会中,所有的事情家人都会尽量满足孩子所求,家庭成员积极地适应孩子;到了幼儿园,情况发生改变,孩子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被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里没有父母、没有爷爷奶奶、没有外公外婆、没有保姆,见到的是陌生的老师,以及一群与自己年龄一样大的伙伴,可想而知,这样硬性的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对于才3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困难,但是这却是他们走进幼儿园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另外,在孩子迈出这一步的同时,家长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聪明的孩子会看人的脸色,家长如果有一丝的不舍,那么就会给孩子一个暗示,可以商量,因此,这一步的迈出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是艰难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为了幼儿近期和终身发展能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我们小课题组通过一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新入园幼儿在适应新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一、生理与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一)具体表现:孩子到2-3岁,就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在家独自玩,这说明幼儿已经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幼儿园就是幼儿的集体所在。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对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面对许多陌生的成人及小朋友,他们还不会独立的与陌生人交往,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使幼儿产生了被抛弃感,在新环境中的陌生、孤独、害怕、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甚至焦虑不安。对于这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我们将它称之为“孩子的第二断奶期”,这是每个入园孩子必然经历的。这时孩子最表象的反应就是哭闹不止,拒绝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一天中不吃、不喝,甚至拒绝与任何人交流。使家长头疼不已。(二)应对策略:做好入园前期准备:(1)做好老师与幼儿的入园前准备。首先,老师对新入园幼儿做到尽早联系,与孩子运用通话、聊天的方式拉近彼此间距离,产生亲近感。其次,老师们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实施了为期三天的亲子活动方案,如:第一天,请家长与孩子在老师带领下通过传球游戏、悄悄话游戏等进行幼幼、师幼、家长之间互动,达成初步认识,消除陌生感;第二天,在老师指导下,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喝水、入厕、取放操作物品等初步的日常规则及在幼儿园的集体日常作息,是幼儿在家长带领下初步熟悉幼儿园生活,消除恐惧感;第三天,请幼儿独自在教师带领下进行游戏活动,家长则与教师进行第一次“家教沙龙”活动,这种请孩子与父母短暂分离又只一墙之隔的活动,使幼儿即锻炼了独自进行集体活动的能力,又暗示了幼儿父母其实就在某个地方等他,减轻了孩子与家长的“分离焦虑”。最后,向家长发放《新入园幼儿情况调查表》,通过对幼儿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详细调查与分析,老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了心中有数,并针对于此设计符合每位幼儿的个别教育方案,使每位幼儿在集体教育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并使我们的教育做到“面向全体,针对个别”。(2)做好家长与孩子入园前期准备。首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