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课练习3、古诗两首一、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二、读古诗填空。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写“寻者”()而来,却只能()而归。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2、《所见》是()朝诗人()的作品,这是一篇著名的反映()的诗篇。他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的孩子。古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忽然“()”,是因为他“()”。我们还从诗中“()”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三、小知识1、松树和()、()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格有关,本课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2、诗人贾岛和()都喜欢写诗时字斟句酌,后人有“郊寒岛瘦”之称。四、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拂地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忙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五、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练习一一、续写这首诗。二、写出带有“风”字的四句古诗。三、默写《题秋江独钓图》。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形容词。()的绿阴()的风光()的空气()的大海()的胸襟()的果园()的早晨()的翠竹()的大门()的松柏()的风光()的高山呼吸()打开()描绘()显示()二、选词填空呈现出现显示展现1、小草丛石缝中钻出来,()了他顽强的生命力。2、走入公园的大门,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3、祖国到处都()出欣欣向荣的景象。4、翻过一座小山,我们的眼前()了一条清澈的小河。三、按要求用“苍劲”造句。1、形容树木:2、形容书画: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上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号召我们少年儿童()。2、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3、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诗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是,其中的妙处是。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练习。1、祖国()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去吧,去打开大自然()。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让人们感受到()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B、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C、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答: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六、拓展练习。1、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请你写出5句带有各种颜色的古诗句。2、词语积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在诗人眼里,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在你的眼里,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课本?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