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流派和乐演唱词的结构词牌点拨婉约派豪放派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柳永。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6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范仲淹范仲淹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而三次被贬。世称“范文正公”。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的城门紧闭。端起一杯浊酒,想起远隔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尚未刻上我平胡的功绩,哪能考虑归期。悠扬的羌笛声里寒霜撒满大地。(今夜)人们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满头白发,战士在思乡落泪。参考译文:赏析1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上下阕分别写什么?上阕侧重于上阕侧重于下阕则侧重下阕则侧重写景写景抒情抒情2.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了全部景色的特点?描写塞下秋景。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用一个“”异“”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点。3.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再加上群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的景象迥然有异的。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日孤城闭孤城闭。4.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基调?从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基调?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哀伤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甘归退。渔渔家家傲傲范范仲仲淹淹上阕写景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