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品质VIP免费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品质_第1页
1/3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品质_第2页
2/3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品质_第3页
3/3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品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的一篇思想随笔,可纳入哲理性议论文。相比于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议论文本身就让学生觉得枯燥,加上这篇文章有高度的思想性,所以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反观今天的议论文教学,则呈现出一种模式化、机械化的趋势。用两句话可以概括:一句是三要素论,即论点、论据、论证;另一句是三段论,即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提升议论文教学的品质?少教多学的议论文教学中应遵循哪些策略?笔者在执教本课时做了如下思考和尝试。一、找到教学起点知道教什么,才能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找到教学的起点。找到了教学的起点,才能“少教多学”。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应该是这一篇议论文不同于其他议论文的“这一个”。如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里谈到的自然、功利境界与道德、天地境界一样,这篇文章格调非常人所能及。“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作者如是说。这是本文的“这一个”,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已知”的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未知”的是“高贵”的范畴和含义究竟是什么。只有从起点出发,抓住论点中的核心词,才能把这篇文章的“高贵”区别于一般理解。正如作者所言,“高贵”与“平庸”“卑鄙”的区别在于内心世界,在于灵魂的“能思想”。那么,“能思想”如何理解?难道“庸俗”“卑鄙”的人没有思想吗?成年人勤勉工作、学生刻苦学习,就是有“灵魂生活”了吗?以此来展开对文本的学习,挖掘“高贵灵魂”的内涵。少教多学的原则是先理解论点的含义,接下来分析论证方法,切忌论点先行、理解虚化,先摆出一个毫无疑问、不假思索的“中心论点”,再来寻找作者应用了哪些例证。对于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学生也有“已知”和“未知”。文章运用举例来论证,这是学生“已知”的;文章列举了名人和普通人五个例子,这也是学生“已知”的。学生“未知”的是,古往今来,历史的长河中灵魂高贵的例子很多,作者为什么举“贤哲”的这三个例子?这些事例是怎样与观点发生联系的?这些“未知”其实涉及两个问题:举例的典型性、例证的逻辑性。对于前者,文中“古今一切贤哲”的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了三个领域,面对的三种情形。这三种情形又正是庸俗社会中人们常误以为的所谓“高贵”。作者选取这三个例子足见其思想的深邃。对于后者,教师不妨引导,“土豆烧牛肉”是不是把“土豆”和“牛肉”放在一起便可以了?进而启发学生学习“论据”和“观点”是要通过“论证”联系的。“少教”不等于“不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更准确的把握。二、还原行文思路议论文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它无论针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它强调的是一种逻辑的归纳或推演,“雄辩”是它的特点。这表现为行文思路的特别清晰。在教学议论文时,理出文路正是“少教多学”中“教”与“学”确定的内容。文章在提出论点后,从贤哲和普通人两个角度选取典型事例论证,最后提出青少年要有“纯正追求”的美好愿望。文章的论证结构学生自己就能梳理出来。学生跳一跳就能得到的东西要“少教”,而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文章的一部分,一小节甚至一段话的内在逻辑性。如文章第二节举例后有两段分析:“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在他看来,相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另外,在列举这两个事例后,还有一段更为深入的阐述,揭示了事例所蕴涵的道理。所有的这些分析和议论,就如同一条条纽带,把事例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还原行文思路时的朗读体悟尤为重要。古人评价“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这样的感觉不是读出来的吗?朱自清《论朗读》中引用了姚鼐的话:“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曾国藩说:“非放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虽然说的是读古文,读议论文又何尝不是这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少教多学提升议论文品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