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争做家庭农场主,种田也可雇“保姆”2013年2月25日-3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深入我国农业改革前哨地--安徽省,重点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一路下来,最直观感受就是“三农”变化喜人,农村房子宽敞漂亮,道路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清新;农业经营模式悄然变化,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土地已经变成种田能手的致富工具,外出务工人员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生活富足安康,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广受欢迎,大户种粮积极性高涨。调查组对宣城市和郎溪县9个乡镇22个村的10个种粮大户、7个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217家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进村看变化,进户访情况,田头问农情,与乡亲们拉家常、算细账,一同感受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点滴变化。给我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就是当地的种田模式又趟出了新路子,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最具特色的当属家庭农场和“四代一管”专业合作社两种模式。基层实践证明,安徽的家庭农场和“四代一管”模式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促进了农业向集约化、社会化发展,激发了种粮大户的种粮热情,同时普通农民的农业收入未减少和生活水平没降低,老百姓能接受。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种田新模式已成为当地星火燎原之势。有关安徽家庭农场和“四代一管”做法和经验,调查组以简报形式及时进行了上报,并获韩部长重要批示,国内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且得到网络大量转载,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基层积极实践,“家庭农场”蓬勃发展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并加以鼓励,标志着基层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得到认可和支持。(一)特点鲜明,各地模式又有不同。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有5种,分别是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和安徽郎溪模式。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管理及扶持政策。(二)优势明显,风险可控。家庭农场与种植大户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家庭农场的特点决定了土地面积不是很大,但又相对集中,农业的边际效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水平得以体现。二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成本较低,劳力成本不高,产销方式灵活,相比一家一户经营,其收入水平会有大幅提高。三是农业主产区外出劳力持续增多,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加大,土地闲置风险不断上升,家庭农场能够有效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四是家庭农场三大特征的落脚点为农业收入是家庭主要收入,这样一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风险大幅降低,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快速发展,做法可行。此次调查情况来看,郎溪县围绕茶叶、粮食、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田地、荒岗向种田能手、致富能人手里集中,有效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截至3月底全县各类家庭农场216个,人均纯收入达到28910元,约为全县人均纯收入的4倍。3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国“两会”特别节目《聚焦两会见证履职》对郎溪县凌笪乡钱桥村“钱晨家庭农场”进行了直通、互动连线直播,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做法是:一是制定标准,分类登记。为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和《郎溪县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法规,确定家庭农场类型和标准。二是提供服务,推动发展。组织农业技术干部与家庭农场开展对接服务活动,指导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应用。协调县农村合作银行为每户家庭农场提供2-5万元的信誉贷款授信。开展信息化服务,开通“家庭农场协会网”,设立网上营销平台、供求信息等栏目,及时向家庭农场主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三是培育典型,示范引领。积极培育示范典型,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家庭示范农场。二、创新“四代一管”种田模式,水稻种植可全程“托管”(一)迎合基层群众实际需求,新模式应运而生。调查地郎溪县农民外出打工较多,很多农户缺少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