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张臻老师执教《会走路的树》(2012-11-1615:22:59)转载▼标签:杂谈张臻,山东省青岛嘉峪关学校教师。自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乐学善思的她在教学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反思成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多次在区、市小学语文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多篇论文在省、市评选中获奖。所执教的《美丽的蝴蝶谷》荣获青岛市语文优质课比武一等奖第一名,《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荣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比武一等奖第一名。「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会走路的树》■山东省青岛嘉峪关学校张臻[教材分析]《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从儿童视角进行描写。文中设计悬念,引人入胜。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受到小鸟和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故事简单又富有趣味性,阅读中会对驯鹿和小鸟产生喜爱之情。课文分两部分,一根“情”线紧紧贯穿全文。第一部分是春天的早晨,小鸟和小树(驯鹿爸爸)的初遇,课文中的“‘当然可以,来吧’”“天天陪”“好一会儿”“才”等词句充分表现了驯鹿爸爸的友善以及与小鸟深厚的友情;第二部分是小鸟和小驯鹿的相遇,按理说,它们也是初识,但“会走路的树”则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你也是”“你大概就是”这些话表现了他们隐藏在心中的怀念之情,让他们变成了老朋友。接下来他们有一段对话,其中“叫起来”“激动起来”,是感情的喷涌而出,完全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里,重叙旧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借助偏旁识记“晨、送、路”,随文学习“奇、陪”,美观书写“趣、奇、陪”。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标点符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读好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好奇”和“陪”的意思,积累词语,并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猜谜游戏。1.会走路的电线杆2.会飞舞的小夜灯3.会奔跑的人行横道4.会游动的喷泉【设计意图: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课前三分钟活动被前所未有地重视了起来,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猜谜游戏是他们喜欢的,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也将孩子们带入到有趣的动物世界,为后面引入本课“会走路的树”做一个小铺垫。】一、导课环节1.板书课题,指导写“路”。我们继续猜猜会走路的树是什么呢?从词卡里找到这个词举起来读一读。2.补充课题,齐读。【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可以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在学生找词卡、举词卡的活动中也是后面预习检查的一个开启。】二、检查预习1.同位相互读读词卡里的词语,遇到困难可以借助词卡背面的拼音,也可以请教同位。2.拼图游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读准这组拼音:dàɡài。(2)读准这个词语:好奇。(3)看动画,猜字谜:晨。看看生字中,还有哪个字的偏旁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字的意思。(4)找出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送、趣。动画演示,指导书写“趣”。展示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动手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又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情开展教学。拼图中,既考查了生字的读音,又渗透了关注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还将同结构字进行归类,找出规律进行对比来识记,形式的灵活多样,符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趣”的动画演示将写好它需注意的要点有趣地展示了出来,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印象深刻。】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一想:你对课文的什么地方感兴趣。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中最感兴趣的地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贴故事中的主人公。【设计意图:“生本高效”是这堂课要贯穿始终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尊重了学生,看似简单的问题既不会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