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VIP免费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_第1页
1/3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_第2页
2/3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_第3页
3/3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的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而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班风班貌则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进行养成教育。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里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的点点滴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拾起来,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不攀折花枝树木,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同学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尊老爱幼……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向学生讲了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但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我们班如果谁主动捡起操场上的纸屑,我会对他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弯腰捡拾的好习惯。二、突破重点,从关键期抓起进行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因此我们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我们把一年级入学当成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抓好学生入学的第一次,如在校园的第一次入厕,第一次楼梯间行走等等都要反复训练,强化有关学校规定。就拿第一次收拾桌面来说,如果谁的不合格就再重新摆放,直到合格为止。二年级以上为巩固期,按阶段进行复习强化训练,以巩固深化行为规范。三、形式多样,用多彩的活动促进养成教育。空洞的说教往往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能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爱表扬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评比活动,评出卫生表现好的同学,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让他们在评比的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要发挥好班长、组长、的带头和核心作用。让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反省,找差距,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行养成教育。“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做到不见实效不收兵,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同样是使学生养成楼内行走靠右的好习惯,一开始讲请为什么,怎样做,如果总是这样重复学生就会厌烦,所以可以请做得好的学生谈感受,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会有实效性。五、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我们常听说5+2=0的说法,意思是说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周一到周五,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周六周日两天。虽有些夸张,但充分说明了家长和学校教育不能一致的弊端。小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