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前景分析VIP免费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前景分析_第1页
1/4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前景分析_第2页
2/4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前景分析摘要: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也就是说,能源消费量越大,国民生产总值也越高。反之,能源不足就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据分析,由于能源不足所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约为能源本身价值的20到60倍。由此可见,不论哪个国家哪一个时期,若要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保证能源消费量的相应增长。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关键词:能源及可出续发展、我国能源现状、新能源及技术的应用前景能源结构与储量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资源;二次能源: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我国能源现状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虽然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目前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我国农村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但农村所用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4%左右。而作为农村主要燃料的农作物桔杆,除去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消耗,剩下供农民作燃料的就不多了。即使加上供应农民生活用的煤炭,以及砍伐薪柴,拣拾干畜粪等,也还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以及《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为我国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按照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数量相当于4300万t标准煤,占当时能源消耗总量的2%。这意味着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产业在今后的10年间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技术的前景一、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利用包括光热利用、光电利用和光化学利用等,其中前两者的应用更为普遍,尤以热、电所利用为最。太阳能的热利用是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我们熟悉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都已应用得相当广泛。就建筑而言,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是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和今后的太阳能光电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产业也成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我国陆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前景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