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改错的对策作业改错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因此,学生作业改错的这一环节,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来看,一方面作业的内容灵活、形式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天改错的作业也多了。审视学生数学作业的改错情况,那种“为了改错而改”、“不及时改错”、“错而不改”的现象广泛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改错时,并不是从自已原先做的过程中找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而是直接把原题当作“新题”再重新做一遍。有些学生在改错中只求快,不求对,拿到本子就匆匆改错,匆匆上交,往往一遍两遍还改不对,至少要到第三、第四遍才能改过来。还有部分学生为了完成改错的任务,就通过问同学答案或抄袭别人的作业等方式而进行改错。像这样只改作业答案,而不考虑过程是明显的“治标不治本”,根本达不到真正的改错效果,对以后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一、认识改错的作用,让学生乐意改错改错作业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错误,使学生在关注改错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并想方设法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和改进。只有把每一次的作业改错都当作对自已学习的检验和反思机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改错作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改错作业的重要性,更要培养他们改错作业的良好习惯。关键是要及时纠正错误,自觉改错作业中的差错,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不仅能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更能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采取针对的措施,让学生认真改错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正确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纠正错误认识的过程。1.改错要及时学生错误的作业,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及时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时间久了,就会遗忘。有些简单的题目,学生能仔细地阅读,就能马上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改错好作业以后才做新作业的习惯,努力做到课课清、日日清。2.改错作业要有过程学生作业的错误,不同的学生可能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对不同题目的表达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允许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改错错题时,必须把结果怎么得到的过程清晰地阐述,而不是敷衍了事地只求答案。学生改错传统的做法是把错题擦掉重做,致使有的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不管错在哪里擦得一干二净,影响了改错的效果。有的学生改错作业目的不明确,改错抄袭的事情也是有的。有效的改错方法是错题不擦掉,在本次作业的下面(或旁边)改错。等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翻开作业簿对以前的错题再做一边,就能真正反映学生是不是真的弄懂了,可谓“学而时习之”。三、改变批改的策略,让学生容易改错1.作业讲评与作业批改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业改错是否有效,老师除了要重视讲评,更要重视作业的批改。使用“√”“×”是作业批改常用的符号,这两种符号只是对学生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作出了判断,对学生的作业评判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能力等方面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作为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错误所在,到底是哪一步错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是没看清楚题目还是计算上的错误等等,只有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才能为学生改错作业时指出明确的方向。此外,一些中、差生因为作业中有较多的“×”容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及树立改错作业的信心。由此,在数学的作业批改中,老师一定要善于分析,重视过程,不要随意画下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