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三点做法写作,令老师头疼,学生头疼。通过国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有三点做法,和老师们共享,希望或多或少减轻老师学生的头疼感。现在的我,对写作水平最低的学生,主张他们抄作文。因为抄的同时,他的大脑已接受了一次美文的洗礼。这个美,也许是语言,也许是情感,也许是结构,也许是选材……多次的抄写,大脑中就积累了大量的美文,写作时,不说文思如泉水一样汩汩流淌,最起码不至于作文白板一个吧。对中等生,如果是抄的作文,还必须背诵。这比上一写作层面的学生难度稍有提高。以往我的写作课上,是禁止抄袭作文的。殊不知,上述做法就是分层教学,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制定三年整体规划的写作能力点训练序列。比如说,七年级时候,改变小学的三段式作文为至少四五段式作文。八年级上学期或许是注重文章的结构,八年级下学期或许是选材,九年级或许是整体技能的训练。总之,一学期训练一点,这样步步为营,何愁中考的作文水平没有一个质地的飞跃?而以往的我,内心也有一个这样的三年规划的写作计划,一来因为周期太长,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二来是急躁,或者说是功利性稍强,具体的操作中往往把各个训练点揉在一起,同步进行。而我,表面上是各个写作技巧都抓,实际上是每个都没抓透彻。修改作文,我通常是面批,一点一点指出这方面的不足那方面的缺陷,修改后,老师再如此这般说出个一二三来。有个学生一篇作文前后修改了五遍。全班五十多个学生,想想一次作文老师需读多少遍?需费多少口舌?需多久时间才改好?总之,作文批改花去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感觉它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通过交流学习后,我决定这样做:老师通读浏览所有作文,然后修改其中的两三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老师下评语也可,不下评语也可。二是分小组修改(互改、改自己、改他人),这样的批改,老师做到了心中有数,评讲时就会有的放矢;二来学生读了其他同学的作文,明了自己写作水平,了解其他同学写作上的优劣,有意无意中借鉴别人的优点,克服自身不足,无形中取长补短;三来培养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包括标点、字词、语言到谋篇布局等方面;四来明确了作文的标准。心中有标准,会逐步按标准规矩作文。更重要的是,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修改中解脱出来。可以说省时省力,效果显著,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