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用辩证思维走好课改VIP免费

用辩证思维走好课改_第1页
1/4
用辩证思维走好课改_第2页
2/4
用辩证思维走好课改_第3页
3/4
用辩证思维走好课改“平衡木”教学关系的平衡点并不简单地固定在两极的“中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可能造成平衡点的“平移”,但不管如何摆动,它应该能平衡教学关系双方的相对引力。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是许多教育科研者和一线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知书系”中的《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等图书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这些图书从微观入手,抓住教学中的种种关键要素,用辩证的思维透视问题,揭示出了教师深入课程改革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可能之路。为此,记者采访了《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的作者、特级教师严育洪。他的研究带给我们“移步换景”的喜悦,新课程改革是横在我们教师面前要渡过的河流,我们要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勇气,但问题的关键就是每个教师要寻找自己的渡河“芦苇”。刺破新课程改革中的“泡沫”记者: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您对新课程改革的判断是什么,新课程改革在日趋成熟之中又潜伏着怎样的危机呢?对一线教师而言,可能的出路在哪里?严育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从“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教师走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在这一“长征”途中,少数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的不信任或由于对新课程的不适应,而采取了一种无奈的“保守”态度;另一种状态是,许多教师因“激情新课程”而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新课程“发烧症”,这同样令人担忧:一是痴迷“形象工程”,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方式的新颖、教学气氛的热烈、教学流程的流畅、教学媒体的先进等过程的完美,导致教学的“泡沫”;二是出现“高原反应”,追求教学目标高、内容密度高、评判标准高、练习层次高、学生要求高等结果的圆满,导致教学的“超载”。此时,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使这些教师患上“头疼病”,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今,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用力过度”只会“拖累”甚至“拖垮”新课程的“健康”,教师不得不反思。反思,一种“静悄悄的革命”,不该是蜻蜓点水的应景,而应是入木三分的深情。而要达到这一步,就需要一个能让人高瞻远瞩的“平面”,就需要一个能让人深思熟虑的“空间”。我想,用辩证法的眼光和辩证法的思想来考察新课程各种教学关系和处理新课程诸多两难问题,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记者:也就是说,您认为辩证思维是处理新课程中的种种问题和困境的有效思维武器,那用辩证的思维来把握教学关系应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呢?严育洪: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教育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应采用辩证思维去设计、调节与反思,这是教师实现用思想行走课堂和打造课堂的一种“明智”之选。对这个研究视角,曾有人提出:辩证法人人皆知,这还需要研究吗?是啊,我们并不需要在理论层面研究“什么是辩证法”,因为它已明示;然而,我们却需要在实践层面研究“怎样应用辩证法来指导学校教育”,因为它在教育领域涉足不深。课改路上,只有理性地对待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才能走得更久、走得更远。但是,“度”的把握却让人为难。教学关系的平衡点并不简单地固定在两极的“中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可能造成平衡点的“平移”,但不管如何摆动,它应该能平衡教学关系双方的相对引力。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新课程教学时,不能“厚此薄彼”,甚至“非此即彼”,而应综合考虑、辩证衡量教学关系双方的作用,合理确定平衡点,以获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编著的《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事”说师生关系》这三本书意图通过众多不同场景下、不同案例中、不同倾向间的反复“较量”,逐步明晰各种教学关系辩证施教中的灵活“度量”,从而给读者一些启发。用辩证法透视新课程记者:您是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编著《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事”说师生关系》这三本书的,在您看来,这三本书各自的价值都在哪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用辩证思维走好课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