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上善若水——记工务队王恩志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寒冷的远方,用春风化雨的细腻抚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题记20XX年隆冬时节,刺骨的寒风扫荡着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像是预示着有什么事要发生。电视里播着呼伦贝尔姐妹俩在出租屋内遭遇火灾的事情,俩姐妹重度烧伤,失去了行动能力,为了给姐妹俩治疗家里已经债台高筑,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她们不堪重负,于是住院治疗不久后就选择回家静养。王恩志静静的坐在电视前,他的心被深深的震撼,泪在眼里打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整夜辗转之后,他暗自筹划,同学、同事、志愿者,纷纷慷慨解囊,共捐助了16800元。他驱车前往呼伦贝尔姐妹俩家中,她们激动的热泪盈眶,连声道谢,他转身走出屋子,悄悄的抹掉泪水,他心里萌生了一个更大的念头。就在那一年他参加了蓝月亮义工组织,由于是民间团体,工作起来步履维艰。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他提议注册成立XX县区义工协会,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很快募集了30000元启动资金,他拿出3000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20XX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XX县区义工协会,由于缺乏经验,初期工作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大家齐心聚力,工作渐渐走上了正轨。现在,他主要负责调查被资助人的实际情况,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经常要翻山越岭到大山深处挨家挨户地询问。出发前他要准备几双鞋在背包里,有时遇上大雨、山洪他们在山里一待就是好几天,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但是他从不耽误工作,兢兢业业。他说:“资助人出的每一分钱都要送到孩子们的手里,要对的起他们的心意。”在学校里他耐心的和孩子们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孩子们也亲切的叫他“王爸爸”。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他也笑了,那是一种幸福的表达。他们的脚步遍布XX省各地,先后资助了70多名贫困学生。在笔者的追问下,他才告诉我,他还独立资助着XX省一个高二的孩子,他说:“看着那些孩子单纯的眼睛,渴望知识的神情,我没办第1页共3页法拒绝,他们太需要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孩子需要,我会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说着他的眼角已经泛红。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人心暖,要知道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说,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眼前这个质朴无华的工人,用他的爱心温暖了孩子无助的心,也让她们找到了新的希望。每个月协会都会组织大家去周边乡镇的敬老院做义工,从不间断。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亲切的叫他“儿子”,每当听见老人们这样叫他,他就像个孩子羞涩的抬头笑笑,低头继续干活。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他与同行的义工前往沙圪堵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在敬老院里他们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唱歌,表演他们提前准备好的娱乐节目,给老人做饭、剪指甲、洗衣服,给敬老院来一次大扫除,这些简单的事总是能让老人们动容,看着老人们喜笑颜开,大家的脸上也路出欣慰的笑容。他说:“老人们把最好的时间献给了社会,现在他们老了是我们尽孝的时候呀。”在福利院,他们与大家一起聊天,一起看书,给他们讲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帮助那些身患残疾的人找到生活的希望。他说:“他们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与更多的关注和爱,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们,他们就没有希望了”。协会还经常帮助宣传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这些病大家都是闻之色变,避之不及,但是他们从不抱怨,坚持宣传从不间断,为大家解惑答疑,奔走相告。王恩志说:“多一个人了解,就是少一个患者,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去年年他们又资助了乌兰察布红格图乡、大六号乡的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母亲大都是四川人,孩子出生不久她们就离开了,之后就音讯全无,孩子们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从小缺失母爱,这些孩子胆小怯懦,看见孩子们时,他心理五味杂陈,这么小的孩子他们本应该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年纪。他们把带来的棉衣、鞋、书包及生活、学习用品递给孩子们,看着他们脸上那种幸福的笑容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从集宁回来,王恩志已经开始为20XX年新一轮的资助忙碌,今年他们的脚步又将踏入另一片土地,说到这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低下头默不作声。因为经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