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沉淀机制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将项目知识经过向下分解和向上整合形成企业可以再次利用的知识,并在后继项目中得到再次应用。以总承包项目为例,随着近些年来总承包管理的日趋规范与利润空间的日趋透明,传统的粗放式的总包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能力,企业通过其组织内部的知识对项目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吸收项目所必须的企业外部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些原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管理和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丰富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库。由此可见,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尤其是知识的转化与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要素。藉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建立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沉淀机制,分析了其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知识流动与知识沉淀机制。一、相关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对于知识沉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通常认为,知识存储与知识集成是知识沉淀的一部分。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集成的过程是一个由个体到组织集成的全过程[1]。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集成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核心能力保障了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能够在项目驱动型企业的运营中通过对风险的预判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知识集成实际上是不同的学习情景与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系统化学习过程,不断积累从而进行知识的创新,而这种知识创新能力在组织能动学习作用下再不断进行跃迁,从而产生项目驱动型企业核心能力[3]。高怀英(2006)认为项目驱动型企业要构建核心能力,需要项目驱动型企业在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将所占有或累积的知识不断地进行&Idquo;整合”与“协调”[4]。在此基础上,焦军毅(2009)将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整合”分为并行整合型和串行整合型。目前,各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知识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等领域[5]。根据知识流动的方向是否与业务流程问题解决方向一致,许芳(2003)将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分为线形流动和交叉形流动两种[6]。韩吉韬(2005)扩展了Nonaka(1991)的知识转化模型,构建了企业内部KFDM模型,该模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流动描绘手段,提高了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机理的理解能力,有助于设计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的知识流程以及管理机制,并集成于业务流程中,提高流动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性能[7]。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的传递过程与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很多学者都将研究放在了项目驱动型企业内部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外化行为和知识获取者的知识内化行为这两个过程,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在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的传递过程与整合方式。二、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的传递过程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尤其是对于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的一次性决定了企业对于存量知识的应用必须是高效的和迅速的。从企业知识载体的传递方式来看,可以将知识管理分为知识流动过程与知识沉淀过程。在企业中,知识流动与知识沉淀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知识流动促进了知识资源的有效组合。知识沉淀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整合,这些经过整合的知识可以为组织的知识创新提供原始积累[8]。合作各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知识流动得以维持的基础,同样也是知识沉淀得以开展的载体。在知识流动过程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一般要高于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易成本[9]。知识流动是组织学习的过程,体现为知识的识别、获取与共享,知识沉淀是组织学习的结果,体现为知识的存储与集成(如图1所示)。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组织对存量知识进行了识别、获取、分享,并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共同创造新的知识,而针对项目驱动型企业而言,知识集成之后的再次识别就尤为重要,知识循环既是对现有知识存量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是对知识存量的纠正与改进。综上,在本文中,知识流动是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的动态过程,知识沉淀是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在同一主体内部积累的渐进过程,二者构成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