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北海回音壁—声现象【温故知新】(5-10分钟)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用什么来表示运动的快慢?_______自行车的时速是:_______小汽车的时速又是多少呢?_________【趣味引入】(5-10分钟)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pitch)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二)、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速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大小v=(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影响(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因素(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三)、人耳的构造1、人耳的构造与作用(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2)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3)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3)单位:赫兹(Hz)3、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二)、声音的强弱——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三)、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就是利用了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物理意义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声音的特色和品质决定因素振动频率决定:发声体的长短、松紧、粗细等决定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决定关系音调和响度毫无关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三、声的利用与噪声的控制(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物理中,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2、控制噪声的途径虽然噪声有危害,但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对噪声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二)、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1)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在夜间捕捉昆虫,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2)B超: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这一特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诊断与治疗。(3)其他应用:可以利用声音(或回声)的音调、响度变化来传递信息,利用辨听声音的音色确定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如: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