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送援疆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欢迎第六批援疆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一、基本情况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2所(县直小学3所、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其中,小学92所,初中16所,在校生共计为62678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5.36%。另外,还有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直中心幼儿园。全县教职工3791人,其中专任教师3662人。2000年,我县通过了“两基”验收,2002年、2004年分别通过了复查验收。近年来,教育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抓两头、带中间”(既抓幼儿教育打基础,又抓高中教育出成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不断扩大“双语”教学规模;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促进我县幼儿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一、学前教育发展情况。2006年我县在塔孜洪乡创办了XX市第一所农村“双语”幼儿园,打破了我县历史上无“双语”幼儿园的记录。“双语”幼儿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并提出2008年实现幼儿教育全覆盖,新建村级幼儿园68所,改扩建村级幼儿园49所的目标,使全县拥有农村“双语”幼儿园117所,入园幼儿10128人,入园率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使“双语”幼儿教育成为XX市的排头兵。二、高中阶段教育情况。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3963人,教职工20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060名,开设有汉语、缝纫、机械操作等20个专业。各乡镇中学开设初中职业班,去年在县政府投资150万建设一中学生宿舍楼的基础上,今年抓1好八一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山东援疆教师支教等扩大教育影响,增强办学透明度,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努力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0%。今年县一中计划招生1400人,八一中学计划招生600人,县职业高中充分利用县培训中心、阿拉甫、罕南力克、塔孜洪、牙甫泉实训基地资源,第1页共3页招生1500人。形成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培训、就业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能力和办学水平。2005---2007年高中阶段入学率为14%、25%、36%。入学率逐年提高,2004至2008年,高考上线率分别为40%、42%、44.1%、51.1%、56%。。三、义务教育情况。小学92所,在校生36527人;初中16所,在校生22188人;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全县有58715名学生享受国家补助,农村初中每生每年375元,县直初中每生每年390元,农村小学每生每年225元,县直小学每生每年240元,寄宿制学生5429人(小学367人),每生每年中学750元、小学500元,义务教育的主攻方向是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5年7月,我县被中组部确定为援疆干部XX县区委书记试点县后,县委提出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立县、三产活县、城建带县和科教XX县区“五大战略”。并先后出台了《XX县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XX县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XX县区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XX县区关于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学的实施意见》、《XX县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2006年,山东捐赠100万元为我县援建三所东营希望小学。并将一小(维语)、二小、八一中学小学部合并为镇泰小学。目前各学校的“双语”教学稳步推进,镇泰小学学生达262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东营第一希望小学学生2达1289人,少数民族学生占30.3%;八一中学初中“双语”班和高中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班已开办三年,教学效果明显。各乡镇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中学开设“双语”班和“双语”强化班,“双语”教学规模逐年扩大。据统计我县有80所学校开设201个双语班,学生7874名。截至目前,教育系统获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4个,地区级精神文明单位4个,县级精神文明单位47个,创建县级“绿色学校”30所、地区级“绿色学校”2所,地区级花园式学校1所,地区级德育达标学校1所,创建县级“五个好”学校党组织31个,创建县级平安学校53所,创建军民共建希望小学及山东援建希望小学等15所。第2页共3页三、存在的问题1、师资严重缺乏。自2003年补充教师以来,先后为学校新补充教师1172人。目前我县尚缺教师437人(高中91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现有的教师中,年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