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直接原料及人工成本分析(一)直接原料成本分析一般制造业,占比例最高的是直接原料,分析直接原料成本有几个要点。1.需要掌握的分析标准Æ根据产品的结构、技术的规范以及原料清单,审定材料的项目及其使用的数量是否正确;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于产品的设计。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太高,和同行没有办法竞争,这时就需要在产品的设计上做一些修改,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产品的结构和技术规范。Æ审查材料使用量及损耗率是否正常;Æ确定本地制造及进口器材的范围与内容;Æ逐项或抽样查对采购记录等凭证,审定材料每单位合理成本;Æ依据基准日材料成本或单价,审定当前各项材料成本或单价涨跌是否合理;Æ参考过去采购价格、市场行情或同业采购价格,确认合理的价格;Æ有无数量折扣使得单位价格下降,或不合理的付款方式使得单价上升。2.材料用量差异分析材料成本与原来预算之间有差异,第一个可能是存在量的差异。Æ产品设计、制造方法或程序变更,用料标准未随之配合调整;有时实际的用量并不和原来设计的标准用量一致,例如生产出来的耗用量比原来设计的偏高,或者是工程师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标准太严等,都会造成用量差异。Æ所用机器或工具变更,或其效率增进或减退;例如所用的机器、工具等有变更,都有可能增加原料的损耗。Æ材料质量低劣,或规格不合;Æ溢领材料,未予退库;例如有些工厂在材料的领用流程上,控管得不是很好,造成成本有很大的偏差。Æ操作疏忽或生疏,废料超过标准数量。3.材料价格差异分析当确定了产品的结构以及规格之后,接下来就是它的价格。有时材料的价格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而产生价格差异。Æ材料市价波动,市价往往和事先所建立的标准及预算有一些差距;Æ为求低价,未按标准规格采购;Æ承接非计划内的订单,紧急购料,价格和运费均较贵;有时企业会有一些紧急订单,紧急购料会增加成本,或者有时候会因为缺某一种材料,用比较差或更好的材料来做替代品,这些都会产生价格的差异。Æ采购人员适逢低价大量购料;Æ缺乏某种或某等级材料,使用替代品。4.控制直接原料数量对直接原料数量的控制,有以下几个要点:Æ要有健全的材料清单这样在生产产品的时候,生产部门到仓库领多少料,就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Æ建立标准耗用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有一些正常的损耗,所以在计算量的时候,要把损耗率考虑进去。【案例】有一家美资公司在台湾专门生产硬盘。由于做硬盘损耗率大,为了减少磁头的损耗,该公司特地从美国总公司找了一个流水线的班长。这位班长到台湾挑工人,当时她要找的工人标准是,刚念完小学,书念得不多,视力很好。这个班长在现场挑工人,亲自看对方的手灵不灵巧,把这些优秀的工人招进来之后,结果最后材料的损耗降到最低。Æ建立完善的领料、退料流程为了避免成本的计算有偏差,要建立完善的领料和退料的流程,多还少补。Æ控制周转率正常情况下,存货越高,负担的利息费用也越高。Æ定期盘存有时账上的数字和仓库实际放置的有出入,本来以为账上有,临去领料时才发现没有,就产生紧急采购,造成买的料很贵。Æ定期清理呆滞料Æ该卖的卖,一定要壮士断臂,否则最后就变成零了。Æ避免断料5.如何控制直接原料价格对原料价格的控制,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做法:Æ事前控制设计一个价格变动报告表,如果原料比过去贵,要有原因分析,是汇率上升的关系还是其他原因,要一一分析出来。如果是买得便宜,也要分析为什么便宜,跟同行相比,有没有优势,是不是比同行便宜,还是一样。【案例】价格变动报告表第联年月日品名单位编号供货商电话原购金额日期新购金额日期增减金额比率(%)原因分析原料成本制造加工费:汇率:评核总经理:采购主管采购经办:稽核室:Æ事后控制在美资企业,有采购价格分析,但这是一种事后控制。它是把实际上购买的价格,到月底会计结账以后,做一个PPV报表。【案例】PPV——采购差价分析表料号品名数量(a)标准成本(b)实际价格(c)单位价差(c)-(b)=(d)差价总计(a)x(d)=(e)(1)小计(2)外汇兑换损益(3)短装或超装损益(4)总计以上报表中,第一个是料号,第二个是评货规格,第三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