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5期2007年3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OrthopedicJournalofChinaVol115,No15Mar12007作者简介:史晨辉(19612),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关节外科,微创外科,(电话)0993-2856692,(电子信箱)sch7890@yahoo.com.cn·经验交流·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患者的原因分析及MED入路选择AnalysisofcausesofvariancesinsymptomsphysicalsignandMRIexaminationofpatientwith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andselectionofMEDapproach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刘维钢,李宽新,李江华,王维山SHIChen2huiWANGYong2mingDONGJin2boLIUWei2gangLIKuan2xinLIJiang2huaWANGWei2shan(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新疆石河子832008)摘要:[目的]分析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MED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表现分为4组,并选择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MRI显示突出物小症状重组优良率为8517%,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在对侧组优良率为8715%,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为双侧组优良率为100%,突出物脱出游离症状左右不定组优良率为75%,23例患者总优良率为8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时,对单侧症状者应首先症状侧入路,对症状表现左右交替不定者选择双入路可能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取净髓核,避免遗漏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狭窄等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盘镜;入路中图分类号:R6811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8478(2007)05-0393-03随着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术的日渐普及,临床所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一致时的手术决策,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本院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进行MED手术210例,其中23例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一致,现就其发生原因及手术选择进行分析总结。1临床资料与方法1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7~56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17年。23例术前均行过腰椎X线检查及MRI检查,其中术前1周行MRI检查者6例,术前3周者8例,术前2个月者6例,3个月以上者3例。检查结果:单纯腰椎间盘突出7例,合并侧隐窝狭窄16例,同时有中央管狭窄12例。23例属单间隙突出15个,同侧双间隙4个,共27个椎间盘。突出部位:L4、515个,L5S112个。突出类型:旁侧型9个,中央旁侧型18个。突出形态:隆起型21个,脱出型6个。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服药、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症状体征与MRI的关系:患者均有下肢疼痛、麻木、腰部压痛及下肢放射痛表现,直腿抬高均小于50°,有7例卧床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下地负重后疼痛加剧,而MRI显示突出物较小;8例12个间隙MRI显示突出物中央偏一侧,但疼痛症状表现为另一侧;4例MRI显示为中央偏一侧突出,患者症状表现为双侧;4例MRI显示髓核向下脱出,患者症状表现左右交替。1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取屈髋屈膝俯卧位,以自制垫枕悬空腹部,消毒铺巾后按下述方式定位及选择入路:(1)7例MRI显示突出物较小,站立后症状明显的旁侧型突出,选择症状侧突出间隙棘突旁开015~115cm处定位入路,取髓核时应各角度钳取结合置管冲洗以防髓核残留。(2)8例MRI显示突出物中央偏一侧,但疼痛症状表现为另一侧者,其中5例8个间隙选择由症状侧入路,3例4个间隙选择致压物侧入路。(3)4例MRI显示旁中央型突出,患者症状表现为双侧者,选择突出间隙左右双侧入路。(4)4例MRI显示髓核脱出并向下游离的患者,选择术前症状明显侧入路,此类患者取髓核时尤其应注意在椎体与后纵韧带间隙仔细寻找,以防遗漏。不论突出或是脱出,术前应根据患者体型及MRI显示突出物的大小,对髓核大小有初步估计,术中将所取髓核组织团为球型并根据其直径判断是否取尽,本组2005年起对80例MED术中所取髓核进行电子称重,其重量范围在112~312g之间,平均211g,以此为参考,有助于术者对所取髓核量的判断。术后应用抗生素3~5d,甲强龙及脱水剂2~3d,术后第2d行直腿抬高训练,1周可指导下床活动,2周进行腰背肌训练。2结果本组23例27个间隙,每间隙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20~500ml,平均70ml。术后随访半年至4年,平均214年,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