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2006年12月第3卷第35期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疼痛是一种由组织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疼痛,每3个门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疼痛患者。基于不同的发病机理,疼痛在各种疾病中有迥异的表现,给临床的疼痛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现就目前疼痛治疗现状作如下综述。1急性疼痛的治疗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新近产生并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能是急性疼痛治疗效果不好,或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的疼痛,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改变[3]。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内脏痛,骨折痛,牙痛等。其中手术和创伤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疼痛。1.1常用治疗疼痛药物1.1.1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它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系列药物之一[1]。该类药物的使用起源于古希腊及古罗马人用柳树皮治疗炎症、疼痛及发热,后证明其中起作用的成分为水杨酸。自1899年德国Bayer药厂率先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并正式用于临床以来,保泰松、消炎痛、丙酸类药物以及息康类药物等NSAIDs相继问世,百年中,从单一品种迅速发展成为六大类近百十个品种非甾体抗炎药。据估计世界上每天约有(3000~4000)万人使用NSAIDs,年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2]。在我国NSAIDs生产仅次于抗生素类,居第2位。该类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生成而起到镇痛作用。单独口服对轻中度疼痛有效,肾脏疾病患者相对禁忌,有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辅助阿片类药口服,增强镇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用量。胃肠外用药,对中、重度疼痛有效,可用于有阿片禁忌证的患者或减少阿片用量和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多作为联合镇痛方案的组成部分使用[3]。1.1.2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当前临床常见的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可代因等。弱阿片类药有可待因、右旋丙氧酚、氧可酮等。适用于当常规非阿片类药物不能止痛时,应加入弱阿片类药物。对中度到剧烈疼痛的控制,上述药物不再有效时应选用能控制中度到剧烈疼痛的阿片类药物,其代表药物是吗啡、美散酮、哌替啶等。该类药口服合适剂量下疗效与胃肠外用药相当。肌注曾被视为标准的胃肠外给药途径,但注射会引起疼痛,而且药物的吸收并不可靠,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此种给药方式。皮下给药(通过皮下植入套管针)患者可更好耐受,且穿刺损伤更小,优于肌注。静脉给药为大型手术后的胃肠外给药选择,可分次滴定或持续滴注,剂量不当可引起明显呼吸抑制。全身给药(PCA)推荐静脉或皮下给药途径,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镇痛效果。很受患者欢迎,但需要特殊镇痛泵和人员培训,注意事项同阿片类。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给药,使用得当可以提供良好镇痛。也有呼吸抑制的危险,但有时可延迟发生,因此需要严密监测,镇痛泵需要额外装置和人员培训。舌下给药治疗轻、中度疼痛有效。以任何形式给予阿片类药物均应密切监测患者[4~6]。1.1.3盐酸曲马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相关的特异性受体,无致平滑肌痉挛作用。在推荐剂量下不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对血流动力学亦无显著影响,耐药性和依赖性较低。广泛用于中度和严重急慢性疼痛和外科手术、手术后止痛,诊断措施或治疗引起的疼痛。曲马多可口服、直肠、静脉或肌肉给药。口服用药原则是小量开始,逐渐加量[7]。通常开始剂量为50mg/次,如无副作用2~3d后增至100mg/次,最大剂量400mg(口服)。静脉注射为防止恶心、呕吐副作用,负荷量2~3mg/kg,常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维持剂量不超过400~600mg/d。2慢性疼痛的治疗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疼痛,神经阻滞与局部阻滞疗法是目前对慢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较快取得镇痛的方法。阻滞疗法不是暂时止痛,而是治疗疼痛,有些病人经几次阻滞,甚至1次阻滞就使疼痛消除。阻滞镇痛作用可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