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创新演练大冲关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C.印度低压D.夏威夷高压解析: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气压中心为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而选项A、B是冬季的气压活动中心。答案:C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2.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3.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等压线数值和弯曲状况的准确把握。第2题,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同时,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因此甲地风向为东南风。第3题,A选项的表达存在理论性错误,空气冷却下沉应形成高压,而图中M地为低压;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是副热带高压脊,此高压由动力原因形成,故B错;此时副热带高压脊已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故应为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答案:2.A3.C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气压带()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5.下列判断或推论正确的是()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B.受风带③移动的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的交替控制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气压带②南北两侧的风向可知,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动力因素所形成的。第5题,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是因为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1月份③东北信风南移偏转为西北风,给澳大利亚西北部带来大量降水;①是西风带,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受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答案:4.C5.B6.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模型图可见其顶部有一倒梯形风洞。依据上海的盛行风向,开口方向应为()A.东北—西南B.西北—东南C.东—西D.南—北解析: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答案:B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7~9题。[7.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①B.②C.③D.④[9.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7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8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9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答案:7.A8.C9.B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气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的能力。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甲地各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地;乙地各月平均降水少于甲地;甲地的最冷月均温大于0℃,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A.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