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子不想吃饭怎么办?小孩子的吃饭问题经常是最令家长头疼的事,一般来说,厌食是指小朋友较长一段时期的食欲不振或者是食量减少,甚至是讨厌进食的一种脾胃病症,常见于1﹣6岁儿童。小儿厌食症原因:1、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太长或者太短,打乱了胃肠的正常消化规律;2、片面追求高营养,奶蛋肉无节制地填喂,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3、零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紊乱;4、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使血糖居高不下,从而不觉的饿;5、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家长训斥、逗弄,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正常运行;26、家长过分的关注孩子的进食情况,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提条件的筹码;7、运动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8、服药太多或滥用保健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其它: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厌食不可忽视的原因。对于儿童厌食症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1.食欲减退,厌食症状持续时间2个月以上,食量明显减少。2.要排除因其它疾病如慢性腹泻、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而引起的食欲低下。3.因积滞、夏天气候炎热而造成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加以区分。小儿厌食体质分3种类型中医的观点认为脾主运化、胃主消化,脾胃功能失调造成厌食。常见的小儿厌食可分为三种情形:1.脸色暗淡、身体瘦弱型3这种孩子通常表现为脸色较无光彩、形体偏瘦,舌苔白,不爱吃东西或者食而无味,如果多食后会有恶心、呕吐、脘腹作胀的情形。调理方式以调脾助运为目标,可使用麦芽、山楂、砂仁等中药开胃健脾,然后配合枳实、陈皮等帮助理气健脾,若有胀气的情形可增加莱菔子、木香、香附、厚朴消除胀气。2.口干多饮、皮肤干燥型这类孩子通常表现为口干、喝水多,但不爱吃饭,舌苔多见光红、舌质偏红、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治法以养胃育阴为主,可用白芍、乌梅、沙参、玉竹、山药等,取酸甘化阴之法,清而不滋,养胃生津。3.精神差、易腹泻型这类孩子通常表现为精神差,面色萎黄,形体瘦弱,除厌食和拒食外,若进食稍多难消化食物,则大便挟有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质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气为目标,常以参苓白朮散来加减。减少零食、增进胃口4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吃饭时应不看电视,改听柔和轻松的音乐以增加用餐的情绪,并少吃零食。小朋友如果在用餐以外的时间吃过多零食或偏食,只喜欢吃快餐、冰淇淋、可乐等食物,正餐就会吃不下,也容易损伤脾胃。此外,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消化,都可以帮助增进食欲。首先,菜色尽量多样化,让孩子习惯各种不同的菜肴口感、味道,顺便教导一下相关知识,如此既不会让孩子饿着,又有助增加食欲。话说回来,如果不太方便准备多样菜,或者孩子连一样都不吃,则可以考虑适度让孩子挨饿一下,在他们饿的不舒服的时候服,适时教导小孩子不吃东西或挑食的坏处。也可以在孩子吃完饭后量一下身高、体重,让孩子有成就感,进而享受用餐的快乐。平时严格控制零食,只吃正餐。培养孩子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运动有助于增进食欲。把吃饭当成游戏,先吃完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励。跟孩子讲故事也行,把每个菜的故事讲得趣味横生,比如把肚子拟人化,让孩子帮肚子吃到食物。5此外,不论孩子一餐吃多吃少,都应该予以鼓励,这能让孩子愿意主动用餐,轻松的用餐气氛也能促进消化、吸收。若孩子稍大一些,可以让他自己决定饭量;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动手,吃自己包的饭团、水饺、三明治,一可以培养孩子自主、自律的精神,二可以增加生活乐趣。其实,家长也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会饿着;很多家长通常会不自觉地希望孩子吃下超过他所能负荷的饭量,喂食应优先选择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助于长肌肉,也可以用适量的综合维他命以均衡营养。只要让孩子吃了虽不饱但不会太快饿的分量,就可以让孩子去进行他的学习或游戏。毕竟,吃东西维持生命是人的本能,不需学习也可以发展的很好。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厌食这个问题就会自然不药而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