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案任课教师:粱小琼、蓝艺萍四年级2017年2月25日上课时间单元授课内容1-5周四单元土地培养着我们1、人们在土地上耕耘1.萝卜的故事2.从种植到收获3.妞妞的困惑2.在希望的田野上1.从传统到现在2.劳动者的创造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1.农业孕育着文明2.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6-11周五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1.通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1.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2.信的旅行3.绿衣使者2.路在脚下延伸1.路,越走越宽2.四通八达的交通3.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3.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1.怎样看电视2.荧屏前后3.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4.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12-18周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的生活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1.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2.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3.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1.当火灾发生时2.无情的火灾3.防患于未然3.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1.勇敢无畏的少年2.学会安全自护4.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1.感受健康的生活2.创造文明的环境19周复习20周考试、评价1机场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编写者粱小琼、蓝艺萍执教者粱小琼、蓝艺萍版本北师大出版社学科品德与社会册数四年级下册单元第四单元课题:第一课人们在土地上耕耘1.萝卜的故事教学目标: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帮助学生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教学准备: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但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冲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本地区各农是相应的农业劳动有比较清楚地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观察活动。三、体验与交流。四、阅读讨论。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不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的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中萝卜的吧。”阅读课文.阅读教科书中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画书,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第一幅图画是播种。第二幅图画是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第七幅图画是获得了好收成以后,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画书,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课后反思2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性点,农业生产的州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遁“不违反时”的规律。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或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准南则为橘”的道理。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重、难点: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教学准备:准备日历、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观察活动。三、体验与交流。四、阅读讨论。五、教师总结。“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教师讲解: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