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哮喘药市场分析国际市场据调研公司DecisionResources最新报告显示,由于非专利化侵蚀、产品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更加严格的药费补贴制度,使2019年七大市场的哮喘治疗药销售额将从2009年的134亿美元下降到129亿美元以下。使哮喘治疗药整体销售额减少的主要因素是默克/Kyorin公司的Singulair(montelukast)丧失市场独占权,随后的非专利药将在2012年开始在欧美上市。由于非专利侵蚀和竞争的增长,其他将遭遇销售额减少的主要商标名药还包括葛兰素史克的Advair/Seretide/Adoair(salmeterol/fluticasonepropionate)和阿斯利康/Astellas公司的Symbicort(formoterol/budesonide)。由于缺少新型重磅炸弹级药,未来十年里哮喘治疗药市场主要战略是产品生命周期处理以及像新配方、新复方及新给药装置这样的产品改良开发。预期在2010年上市的哮喘治疗药默克的formoterol/mometasone将在七大市场实现年销售峰值超过2.5亿美元。formoterol/mometasone是一种日两次应用,由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吸入性皮质类固醇药(ICS)复方而成,将在2010年于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市,成为12岁以上哮喘患者的维持治疗。尽管另一种新兴日两次应用LABA/ICS复方药formoterol/fluticasone,预期2010年在美国上市,SkyePharma公司最近宣布美国FDA要求该复方药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最要紧的是剂量问题。因此,先前预期formoterol/fluticasone的上市时间2010年将延迟都2012年。这两种来自默克和SkyePharma公司的新兴药将面临那些已广泛应用于哮喘患者,并已确定市场地位的现有LABA/ICS复方药的激烈竞争。阿斯利康的Symbicort(formoterol/budesonide)和salmeterol/fluticasone(葛兰素史克的Advair/Seretide、葛兰素史克/MitsubishiTanabe公司的Adoair)将是formoterol/mometasone和formoterol/fluticasone上市后的最大竞争产品。Symbicort已在欧美上市几年,最近又在日本获准作为支气管哮喘维持治疗,用于16岁及16岁以上患者。就去年达成的协议,阿斯利康和Astellas公司将在日本市场共同推广Symbicort。国内市场规模我国抗哮喘市场增长迅速,2007年政府办医院购入金额为14.59亿元,2009年即增为26.0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3.83%。从2010年前三个季度用药金额走势看,增势也相当2明显,2008年以来平均环比增长率为6.46%,可以肯定2010年全年仍将延续2009年的高增长势头。表格12007‐2009年抗哮喘药市场规模2007年2008年2009年4900家卫生部门综合性医院药品购入金额/亿元10.6715.3519.359800家政府办医院药品购入金额/亿元14.5920.6626.05图1哮喘治疗药用药金额及增长率变化市场格局在哮喘治疗药中,排行前十位的产品用药金额约占全部哮喘治疗药用药金额的80‐90%,总份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即用药集中度增加。哮喘治疗药市场中,布地奈德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用药份额相当,分别位列哮喘治疗药市场的前两位。份额增长较为明显的是多索茶碱,目前已超过孟鲁司特位列市场第三位。多索茶碱与孟鲁司特份额相当,与孟鲁司特明显增长趋势不同,多索茶碱近两年份额有渐降趋势。3表格22007‐2010年前三季度哮喘治疗药份额及变化趋势排行产品名称2007年份额2008年份额2009年份额2010年前三季度份额变化趋势1布地奈德19.05%19.46%19.95%20.57%↑↑↑2沙美特罗/氟替卡松15.23%17.14%18.25%17.60%↑↑↓3多索茶碱9.17%11.30%14.57%15.96%↑↑↑4孟鲁司特13.55%13.64%13.40%13.12%↑↓↓5复方甲氧那明8.30%6.12%5.68%5.18%↓↓↓6细辛脑2.89%3.78%4.65%4.74%↑↑↑7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56%5.36%4.06%3.68%↑↓↓8异丙托溴铵7.44%6.62%3.28%3.60%↓↓↑9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0.00%0.00%2.61%2.73%↓↑↑10沙丁胺醇4.85%4.00%3.01%2.53%↓↓↓图22007‐2010年前三季度抗哮喘药份额变化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变化我国市场上抗哮喘药生产厂家有近500家,排行前五位的全部是国外企业,并且五家企业产品份额占到全部抗哮喘药生产厂家的70%以上。其中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公司是该市4场的领军企业,各占约1/4的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外企业的份额正在逐步减少,即国内企业仿制药正逐步适应市场迎头赶上。表格32007‐2010年前三季度抗哮喘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