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Email:cnkqxf@301hospital.com.cn,电话:010266936254咬合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刘洪臣咀嚼功能是口腔的主要功能之一,咀嚼功能的发挥与牙齿、肌肉、颞下颌关节、中枢神经支配密切相关,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咀嚼功能。咬合在咀嚼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均可造成咬合损伤,引起相应的疾病,进而对口颌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与咬合有关的疾病被称为咬合病,包括咬合自身疾病和咬合相关疾病。一、概述1.咬合病的定义:一般认为,咬合病是咬合的形态与口颌系统的适应能力不调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以包括咬合自身的病变和咬合改变引起的口颌系统乃至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包括口颌系统疾病或全身疾病对咬合的影响与反馈。咬合病不仅影响牙体、牙髓及牙周组织,可引起颞下颌关节以及眼和耳的症状,还可累及头面部和颈、肩、背等部位的肌肉,产生僵硬、疼痛、痉挛等症状。2.咬合病的病因:咬合病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和医源性因素3大类。先天发育因素包括在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畸形牙尖(如畸形中央尖、多生的附着牙尖等)和在牙列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牙排列异常、乳牙滞留、恒牙迟萌或阻生牙、低位牙、第三磨牙过长等导致的咬合关系改变和曲线异常等。常见的后天因素有严重错、缺失牙、干扰、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不调、牙周病、磨牙或紧咬牙、外伤所致紊乱、牙齿数目或牙齿形态异常、替牙过程中牙齿萌出顺序及位置异常等。全身性因素,如精神紧张致中枢系统的疾病对咬合也可造成影响,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也会通过影响肌肉而导致咬合的改变。医源性损伤: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调(磨除过多等)可导致不稳定,甚至出现咬合创伤;牙体、牙列缺损的不良修复体(如充填物、嵌体、全冠等)使咬合过高或过低;不当的正畸,如不良矫治器或不正确的矫治力和矫治方法均可造成不同类型的咬合创伤。3.咬合病的分类:咬合病可分为咬合自身疾病和咬合相关疾病。咬合自身疾病包括干扰(正中干扰、前伸干扰和侧方干扰)、咬合创伤、紊乱、磨损、磨牙症、紧咬牙等。咬合相关疾病包括牙折、牙隐裂、楔状缺损、口颌面疼痛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这些咬合相关疾病又可导致其他的症状或疾病,如牙本质过敏,牙髓、牙周改变,口颌肌群、颞下颌关节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等。4.咬合病的检查:咬合病的检查方法很多,包括临床一般检查(如口腔的常规检查)和咬合辅助检查(如咬合纸检查、咬合蜡检查、力计检查、咬合分析仪检查以及下颌运动描记仪检查等),而最常用的仍是咬合纸和咬合蜡检查。5.咬合病的治疗:咬合病的治疗可分为二部分。其一为对症治疗、咬合板治疗和调,其二为咬合重建等治疗。对症治疗为针对咬合病的症状及并发症的治疗,如针对疼痛症状的理疗、药物治疗以及针对牙折、牙隐裂、楔状缺损、磨耗等的修复治疗。咬合板治疗可迅速达到消除致创因素、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应注意咬合板上的调,在症状消除后去除咬合板,检查确定咬合创伤牙及咬合创伤点后再行调。调的原则是调磨有创伤的牙,少量多次并注意整体修复和咬合重建。应注意调整咬合创伤点的中心部位,避免因调不当形成新的干扰点。咬合重建是指针对缺失牙、错畸形等不同原因,采取固定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正畸矫治以及永久性咬合板修复。二、与咬合相关的牙体、牙髓及牙周疾病和咬合创伤性口颌面疼痛1.磨损:由于单纯的机械摩擦作用而造成牙体硬组织的慢性丧失称为磨损,有的学者认为磨损也包括严重的咀嚼磨损即磨耗。其多发生在面或切缘,在牙列紊乱时可发生在其他牙面。磨损的程度与牙的硬度、食物的硬度、咀嚼习惯和咀嚼肌的张力等因素有关。非咀嚼磨损是由于异常的机械摩擦作用所造成的牙体硬组织损耗,是一种病理现象。不良的习惯和磨牙症均可导致严重的磨损。均匀适宜的磨耗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意义,但磨损特别是严重磨损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如牙本质过敏、食物嵌塞、龈乳头炎、牙髓和根尖周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创伤、创伤性溃疡等。磨损的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和病理性磨损因素的去除。患者有牙本质过敏症时,宜先脱敏处理。患者有牙髓和根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