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思考问题阅读P42-43“儒学、道教与佛1.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与道教、佛教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提纲挈领1.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与道教、佛教的关系演变:(1)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如图为《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中间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素养达成路径【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思想文化与社会领域中出现的新成就、新变化,认识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时空观念】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儒、道、佛的关系演变、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通过把握三国至隋唐五代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与社会领域中的新成就、新变化。影响。【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片材料,总结归纳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主流思想的演变、文学艺术、科技成果和中外交流的特点和规律。【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表述,认识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思想文化与社会领域中新成就、新变化出现的原因;探究一定时期文化现象的形成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体会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我国的多元思想融合和主流思想的巩固、文化繁荣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感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及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重点:三国至隋唐思想文化发展、对外交流的新成就。难点:三国至隋唐思想文化发展。2.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我国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A.甘英B.玄奘C.僧一行D.鉴真【解析】玄奘在中印友好交往中做出杰出贡献,故选B项。甘英在东汉时出使大秦,僧一行是隋唐时期对天文历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鉴真是隋唐时期对中日友好交往做出贡献的人物之一,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思考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思路引领:应结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时代特征多方面综合思考。答案提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220~907年)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相对稳定、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发展。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为隋唐文化的灿烂繁盛提供了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4.杰出人物自身的努力。【学思之窗】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思路引领:此题的题眼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题干中的“本”即指农业,“末”指的是商业,整句话的意思是“舍弃作为根本的农业去追求作为枝叶的商业,是有贤德的人所不取的”,所以《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认为对于经商的事情,都没有记录的必要。这是很典型的重农抑商的思想。答案提示:重农抑商。【思考点】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解题关键:抓住限定信息“这一时期”和“对周边国家”。思路引领: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明确时间限定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归纳教材中“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的史实。答案提示:①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周边国家。日本、新罗等国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高僧空海回国时带走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等,促进了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②唐朝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③日本、新罗两国文化受唐朝影响巨大。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④唐朝后期,不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