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生物与环境章节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影响兔子生存的生物因素有(C)A.阳光和青草B.温度和水源C.青草和绵羊D.土壤和细菌解析:草属于植物,草的多少与好坏影响兔子的生存,绵羊和兔子之间会因争夺食物出现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兔子的影响。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B)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解析:“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主要意思是清明、端午,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3.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D)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解析:杂草和玉米是竞争关系,互相争夺水分、养料和阳光,所以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降低玉米产量。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D)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解析:田鼠增多,毁坏农作物,使农作物减产;青蛙减少,害虫增多,使农作物减产;杂草和农作物争夺水、肥、光照等,使农作物减产,这些都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干旱缺水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C)A.一个湖泊B.一座小山C.一株大柳树D.一条河流解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不是仅仅指一种或一个生物,故选C。6.某市发现了濒危蕨类植物——桫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桫椤属于(A)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蕨类植物——桫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7.(2016福州)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A.月季→蚜虫→瓢虫B.阳光→月季→蚜虫→瓢虫C.月季←蚜虫←瓢虫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解析:食物链是植物与动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后是最高级消费者。8.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种生物的调查统计数据:种类甲乙丙丁数量1.56×1086.42×1044.1×10108.3×102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A)A.丙→甲→乙→丁B.甲→乙→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B)A.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指的是各种生物B.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C.生态系统可以缺少分解者D.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独立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A错;任何一个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C错;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互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D错。10.某简单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如图表示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关系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A)解析: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所含有的能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含有能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含有能量越少,乙、丙所占比例差别很小,可能是同一营养级。所以,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A。11.(2016永州)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起始点是生产者。12.(2016广东改编)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