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创新演练大冲关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右图,完成1~2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该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位于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处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答案:1.A2.C读下表,回答3~4题。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表粒级]胶泥泥沙砾[卵石细中粗细粗小大粒径(mm)0.001~0.010.01~0.10.1~0.20.2~0.60.6~22~66~2020~6060~2003.如下图中的a、b、c表示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上游B.b—中游C.c—上游D.a—中游4.下列现象与材料表示的原理不相关的是()A.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B.东非大裂谷两边的悬崖峭壁C“.莱茵河上游的V”型谷D.港口防风堤坝内要经常清淤解析:第3题,由岩层上下相对位置关系及颗粒物大小顺序可以判断,b河段以侵蚀、搬运为主,位于上游;c河段以沉积为主,位于下游;a河段可能位于中游。第4题,材料可以解释流水、风力、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等现象,B是断裂构造。答案:3.D4.B5.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解析: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且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结合河流来水方向,①③⑤位于河流右岸,受流水侵蚀严重。答案:A“”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6~7题。6.造成流域内①、②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植被7.关于①、②两河段的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段的外力作用一定表现为冰川搬运作用B.②河段的外力作用仅有沉积作用,没有侵蚀作用C“.①河段以流水侵蚀为主,使河床剖面呈V”型D.②河段表现为南岸沉积,北岸侵蚀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两个区域最大的差异是①区域地形为山地,②区域为平原。第7题,①、②两河段的地质作用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①位于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②位于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即南岸侵蚀、北岸堆积。答案:6.A7.C“”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8~10题。8.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搬运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洋流搬运9.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10.该地区聚落()A.分布在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B.呈点状分散分布C.蜿蜒分布于山前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解析:第8题,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第9题,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第10题,河口三角洲地区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答案:8.C9.C10.D“”下图为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宫室遗址分布在()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第12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答案:11.D12.B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河流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3分)图2(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3分)(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