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南方、北方是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区,对其所反映的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北方之间有明确的地理分界线B.南、北方内部没有差异性C.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地区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D.南、北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解析: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地理分界线具有过渡性,一般都是模糊的。区域内部存在差异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个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功能。答案:C2.下列区域的界线十分明确的是()A.人种分布区B.北方方言区C.俄罗斯D.热带雨林带解析:俄罗斯是一个国家,行政区均有明确的界线。答案:C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解析: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答案:D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原有工业区靠近铁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地理条件B.城市化水平C.区域的开放程度D.区域的对外联系5.从总体上看,该方案()①没有农业活动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④可以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状()A.面B.线C.点D.岛解析:第4题,工业活动需要通过铁路线从其他区域运进原料、燃料,运出产品,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第5题,规划方案只是以非农活动为主,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乡村地域是城市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第6题,从空间的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答案:4.D5.D6.D“”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7~9题。7.该省可能是()A.辽宁省B.江苏省C.台湾省D.云南省8.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沙尘暴D.地震9.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解析:第7题从年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该省第三产业比重大于60%,经济较发达,应为台湾省。第8题,台湾省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第9题,该“”省在年后产业结构为三、二、一模式,说明该省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答案:7.C8.D9.A“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年)”图,回答10~12题。10.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A.16.416B.1.641.6C.1.616.4D.16.41.611.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12.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解析:第10题,由图中数据计算,即用百分百分别减去两国其他产业的百分比即可。第11题,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美国的73.5%。第12题,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答案:10.D11.C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出玉门(今甘肃玉门关)踏上了西游的征程。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经阿富汗东北部、转东经今帕米尔高原西南的瓦罕地区回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1)请将下列四幅景观图代表的景观按玄奘归程见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4分)(2)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资料看,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造像以泥塑壁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