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个案背景:张瑞娟,8岁。二年级学生。二、分析诊断: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父亲、大伯、大婶、家庭教育状况:其父对其不闻不问,既不管其生活又不管其学习;母亲常年住娘家,父亲自己无文化智力似乎也存在一定问题自顾不暇。该生的学习基本无人去抓。班级里单亲家庭子女不算多,同学间关系融洽,班级气氛团结;科任老师评价:该生做错事不会感到羞愧;课堂纪律差或上课睡觉,不按时交作业。个人成长史:父亲文化低,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未尽过做父琴的责任。家中的经济收入都靠父亲在外打工。他一年四季只有几套衣服,经常穿到很脏才换。卫生习惯非常差。由于从小缺乏母爱,所以他有强烈的自卑感。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故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三、教育措施:1、尊重他、帮助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2、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我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四、教育反思:经过努力,周曾同学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也能经常举手发言,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前几天的默写他全部都对。可见缺少父母关爱家庭子女,教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这些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但是周曾学习态度及成绩起伏很大,时好时坏,所以我认为教育这样的学生是一种长期行为,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