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6、7章阶段测(六)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用进废退B.获得性遗传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解析:拉马克的主要观点如下: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种进化、繁衍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的内在趋势;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并把生物进化的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属于达尔文的观点。答案:D2.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生物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生存斗争不仅指种内斗争,还包括种间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没有意义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3.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环境条件的改变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B4.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分别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解析: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B5.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解析: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中选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才能从中获取有利性状;而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活性决定的,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稳定性等决定的。答案:D6.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解析: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目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答案:A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答案:B8.(·山东高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答案:D9.(·海南高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但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