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经济史必考点(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4.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5.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6.“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B.精美的青铜酒器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D.胎质细洁的白瓷8.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9.(2016·宁波市九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画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__①__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__②__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__③__A.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扛B.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C.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D.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10.(2016·杭州二中高三选考仿真考试)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为“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以下相关表述中有误的是()①明“海禁”政策限制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②明清一直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③明太祖曾屡次宣布“通番禁令”④雍正时期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里,片帆不准下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2016·10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12.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的面值之一。该套纸币的发行()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13.以下是1872~1894年中国各类近代工业所占份额示意图,此图反映了()工业资本额近代工业企业数A.外国资本掌握中国经济命脉B.洋务企业规模最大C.中国的民族企业规模比较小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4.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5.下图所示材料主要用于研究()1927~1937年的官营工矿业资本、民营资本A.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B.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D.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16.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采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17.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