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映射与函数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注意分段函数,会求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重点:①能根据函数三要素判定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②理解函数符号(对应法则)的意义,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注意分段函数。教学难点:映射和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学法指导: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相应例题的分析。教学过程:一、知识点讲解:Ⅰ、知识要点:1.映射:(1)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中的集合A,B可以是数集地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这两个集合有先后次序,从A到B的映射与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2)映射包括集合A,B以及从A到B的对应法则,三者缺一不可;(3)对于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来说,A中的每一个元素必有惟一的象,但B中的每一个元素却不一定都有原象,如果有,也不一定只有一个。2、一一映射:映射为一一映射,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在映射下,A中不同的元素在B中有不同的象;(2)B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3、函数:(1)定义:函数是由一个非空数集到另一个非空数集的映射;由此可知,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必须满足A、B都是非空数集,其象的集合是B的子集。(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研究函数必须按照“定义域优先”的原则。(3)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4)常用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常数函数(y=c,c为常数)。4、判断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的方法: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则值域一定相同,所以,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和时应法则相同时,是相同的函数;5、求映射的个数,一般情况。可用如下两法加以解决:(1)用排列组合知识;(2)用穷举或列表的方法。[例如]已知A=(1,2,3,4},B={a,b},设映射中B中的元素都是A中元素的象,则这样的映射有个。[解]A中每元素必有象,则1,2,3,4都有两种对应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24=16种对应方法,因B中元素都是A中元素的象,故需除去“四对a”和“四对b”,两种情况,所以映射有14个。6、分段函数和复合函数:若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对应法则不同,可用几个式子来表示函数,这种形式的函数叫分段函数,它是一类重要函数。对于用几个分段式子表示的分段函数,不能误认为是几个函数,它是一个整体,对于分段函数,必1须分段处理;处理分段函数的问题,除了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外,还要注意其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若y是u的函数,u又是x的函数,即,u=g(x),x∈(a,b),u∈(m,n),那么y关于x的函数,x∈(a,b)叫做和g的复合函数,u叫做中间变量,u的取值范围是g(x)的值域。二、例题分析:(一)基础知识扫描:1.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在集合B中都有,那么——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2.设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其中A=,(x,y)→(x+y,x-y),那么A中元素(1,3)的象是,B元素(1,3)的原象是。3.(1)A=R,B=,(2)A=.B=∈,(3)A=,B=,=±。上述三个对应是A到B的映射,是A到B的一一映射吗?。4.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2)是函数;(3)函数y=2x(x∈N)的图象是一条直线;(4)函数的图象是抛线,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5.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A.y=x-1与y=B.y=与y=C.y=4lgx与y=2lgx2D.y=lgx-2与y=6.可作为函数的图象的是()(二)典型题型分析:题型一、映射与函数例1:下列对应是否为从A到B的映射?能否构成函数?①A=R,B=R,;②A=,B=N*},;④A=,B=R,,④A={平面α内的矩形},B={平面α内的圆},作矩形的外接圆;2例2:已知集合A=R,B=∣x,y∈R}是从A到B的映射,求A中元素的象和B中元素的原象。分析把代入对应法则即可求得;的原象可通过列方程组解出。例3: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1)与(2)与(3)与(4)y=x与y=,(a>0且a≠1)分析: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先观察定义域是否一致,若定义域一致,再看对应法则是否一致,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