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1.---------------1.汉字是【B】A。拼音文字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张玉书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10.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2.---------------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A.许慎B。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秦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3.---------------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谢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2.下列各组字中,是通假字的一组【A】A.佚逸B.卒族C.陈尘D.受寿3."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C】A。"距"是"拒"的古字B."距"是"拒"的简化字C."距"是"拒"的假借字D."距"是"拒"的异体字4.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C】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C】A.舍一捨B。翦一剪C.置一真D.说一悦6.分化字的类型有【D】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4.---------------1.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是【C】A。复合词B。联绵词C。单音节词D。双音节词2.下列属于双音节词的是【D】A.且夫B.所以C.形容D.夏至3."和睦"属于复合词中的【B】A.偏正结构B.并列结构C.支配结构D.主谓结构4。"司马"属于复合词的哪种结构?【A】A.支配B.偏正C.并列D.主谓5.下列双声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D】A.参差B.荒忽C.憔悴D.逍遥6。下列属于双声连绵词的的是【A】A.参差B.从容C。窈窕D.蹉跎5.---------------1.导致词语古代义项消失的原因不包括【C】A。社会的发展B.事物的消亡C.皇帝的更替D.人们观念的变化2.下列各句中"劝"不作"勉励"讲的是【D】A.赦之,以劝事君者。B.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C.荀子《劝学》D.劝秦王显岩穴之士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的是【A】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虽蔬食菜羹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子为父死亡所恨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D】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B.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D.河:古义为"黄河",今义为"河流"5.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D】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B。响: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C。劝:古义为"勉励"、"鼓励",今义为"劝阻"D.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6.在"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