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古书注解)1、类型①传:解说经文字词句并阐明经义。②笺:有补充与订正传的意思,一方面对传中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传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③集解:將各家的解说汇集在一起或者兼采诸家之说对经传进行通释都叫做集解。④疏: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疏即义疏,,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稱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⑤正义:得名于“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与“疏”名异实同。一般把官修的“疏”称作“正义”。⑥章句:即离章辨句。除解释字词句外,还要说明句意及全章大意,指出全篇的题旨,分析篇章结构等2、术语如字:它表示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犹:注解术语,该术语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解释本义。相当于现代的“等于说、相当于”。曰、为、谓之:注解术语,主要用来解释词义,还可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谓:注解术语,主要用来解释词义,其后的话语往往用来说明前面的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貌、之貌:注解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说明被释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现代“……的样子”。之言、之为言:注解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读为、读曰:注解术语,常用于以本字来解释假借字。读若、读如:注解术语,主要用来作注音,有时也可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混言,析言;当作当为或作、或为:校勘术语,常用来说明不同版本的异文。当作、当为:校勘术语,一般用来纠正古书中的误字。衍文:也叫“衍、衍字”,校勘术语,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脱文:也叫“脱、夺字”,校勘术语,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文字。二、字词解释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存;成就;相生:互相依存3、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表现,显现;倾斜,等于说依靠4、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音:和声;声:单音和:和协5、处无为之事:行……之事;顺其自然,无为而治6、万物作焉而不辞:兴起;不干预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据为私有;依靠而获取8、三十辐共一毂:车的辐条;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9、埏埴以为器:以土和泥,揉和;黏土;用水和黏土10、凿户牖以为室:房门;窗子1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利1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规律;把弦安在弓上13、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把弦压低;把弦升高14、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减少15、损不足以奉有馀:供养16、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有德的人1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居功;表现出18、小国寡民:使动,使小,使寡19、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通“百”,百倍;20、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慎重21、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陈列22、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重新23、甘其食,美其服:美,以…….为美2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方的海;传说中的大鱼2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指鼓起翅膀;边26、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2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振翅拍击;旋风;风28、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尘;气息2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青黑色30、其远而无所至极?:极,极点3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3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倒;漥下;坳堂:堂上低漥之处;小草33、置杯焉则膠(胶),水浅而舟大也:黏住3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拦阻;计划着往南飞35、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迅速的样子;突过;如果;投,指落下3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到……去;往南飞37、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到;郊野之色,指近郊;多次吃饭;饱38、宿舂粮:去米的外皮;旅行所需的粮食39、之二虫又何知这;40、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智慧;寿命41、朝菌不知晦朔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夏历每月的最初一日4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指长寿;独;配,这里当“比”讲4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不毛之地44、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宽;长45、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直上穿过;将46、翱翔蓬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