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三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课型:新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试验。二【教学重点、难点】:试验的过程,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器材】: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等(或光具座及附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立的。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用屏接收,都是立的。2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二)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猜想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1)预备知识: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注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2)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透镜焦距f=_____cm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正倒大小实虚123454进行试验:5分析归纳: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会成虚像?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6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倒正大小虚实像距应用U>2fU=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