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废水的处理摘要:本文主要对合成氨废水的处理现状进行介绍,并结合国内一些合成氨工业的具体工艺流程进行介绍:我国现主要以生物技术处理含氨氮的废水,以A/O工艺为基础做了创新。关键词:合成氨废水;CASS;工艺流程前言合成氨工业是基本的无机化工工业之一,我国对氨产品的需求很高,带动了合成氨工业的大力发展,但同时伴随着废水的处理问题。合成氨废水的最大特点是高氨氮,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的自然状态;如果直接排入混合污水处理厂,则会引起较大的氨氮冲击负荷,因此需预先在厂内进行处理。1废水来源及特点1.1来源煤焦造气生产合成氨工艺废水主要来自3个部分:气化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脱硫工序产生脱硫废水;铜洗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油造气生产合成氨的废水,主要来自除炭工序产生的碳黑废水及含氰废水;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以及在脱除有机硫过程中产生的低压变换冷凝液及甲烷化冷凝液,即含氨废水。气制合成氨工艺废水,主要是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及铜洗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以及在脱除有机硫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即含氨废水。碳酸氨生产中的废水是尾气洗涤塔产生的含氨废水;尿素生产中的废水主要是蒸馏和蒸发工序产生的解吸液和真空蒸发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硝酸铵生产中的废水主要是真空蒸发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归纳起来,氮肥工业废水按其性质可分为煤造气含氰废水、油造气碳黑废水、含硫废水和含氨废水,其中以造气废水和含氨废水的水环境影响最大。1.2特点合成氨工业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COD、BOD偏低,采用生物脱氮工艺一般需要投加碳源和碱;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油、硫化物和氰化物,进行生物脱氮前一般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2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目前,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有空气蒸汽气提法、吹脱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合成硝化法、化学沉淀法等,但均有不足之处,如气提法能耗高、容易结垢,并且必须进行后处理,否则会产生二次污染。用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其能量消耗高,产生大气污染;吹脱法需要在pH高于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用石灰调整pH值会使吹脱塔结垢,因此吹脱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吹脱效果还受到水温的影响;另外,由于吹脱塔的投资很高,维护不方便,国外一些吹脱塔基本上都己停运行。吸附法受平衡过程控制,不可能除去废水中少量的氨氮,离子交换法树脂用量较大,再生频繁,废水需预处理除去悬浮物。生物硝化反硝化法是现阶段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工艺较为成熟,并已进人工业应用领域,但该法的缺点是温度及废水中的某些组分较易干扰进程,且占地面积大、反应速度慢、污泥驯化时间长,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常规的化学沉淀法采用铁盐、铝盐、石灰法,将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较差,给整个工艺增加困难。上述方法的共同不足之处是处理后的氨氮无法回收利用[1]。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面,不仅要追求高效脱氮的环境治理目标,还要追求节能减耗、避免二次污染、充分回收有价值的氨资源等更高层次的环境经济效益目标,才是治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比较理想的技术发展方向[2]。3工程设计实例3.1CASS生化反应实例分析3.1.1废水来源污水来自全厂综合排水,总排污水120m3/h:包括各生产车间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水及地面冲洗水。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有机物(COD/BOD)、氨氮和石油类,且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3.1.2污水水质分析从进水水质成分来看,污水的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有机物(COD/BOD)、氨氮和石油类。由于石油类浓度高达200mg/L,直接进人生化处理将影响生化处理的运行,直至整个生化处理瘫痪,因此在进人生化处理系统前必须对石油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为前级加隔油池,后再进人组合气浮装置处理。另外由于COD和氨氮浓度均高,需采用CASS法,去除COD和部分氨氮,并在其后加一级MBBR生物接触池,强化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SS的去除,后再送到BSK一120D一体化净水器处理,这样出水即可达到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水质要求【3】。3.1.3主要构筑物及最核心构筑物简介主要由格栅槽、调节池、隔油池、混凝反应池、组合气浮、费油收集池、CASS生化反应系统、曝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