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方式完成。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科学探究——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社会责任——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离子运输电位图中状态(A区或B区)静息电位K+外流外正内负A区动作电位Na+内流外负内正B区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1)突触由图中的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以及d突触后膜(填字母及名称)组成。(2)其他结构①图中a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②图中e、f、g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2.传递过程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e]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b]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3.传递特点(1)特点:单向传递。(2)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1)概念: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2)作用: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3)要求: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2.毒品(1)概念: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①施行时间:2008年。②内容:a.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b.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c.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4.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提示:1.√2.√3.√4.√5.×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K+、Na+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2.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详细分析如下:(1)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2)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3)bc段——动作电位,细胞膜继续保持对Na+的通透性强度;(4)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5)de段——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合作探究:辨析下列图示,完成相关问题:图甲图乙(1)在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如何?(用图示表示)提示:。(2)图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因此D最符合题意。(3)若测量该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流计的两极应怎样连接?电流计指针如何偏转?提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量①测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